ID: 22832748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4309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川省,期中,答案,试题,历史,考试
  • cover
广安二中高2023级2025年春半期考试 历史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律无效。 3、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据考古发掘,距今4300至3700年前的陕西神木石峁遭址,出土了骨质口簧、石哨、陶响器、鼉鼓、坝、余件文物:距今4300至3900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乐器7种27件,分别为特营、土鼓、陶铃、铜铃和骨质口簧。这些出土文物可以佐证 A.青铜文明的成熟 B.手工制造的发达 C. 私有制度的出现 D.礼乐文明的滥筋 2.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关子”,管仲提出“ 衡石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周轨”的主张。这些主张体现了 A.责族体系的崩溃 B. 中央集权的传统 C.社会变革的现实 D.民本思想的普及 3.东晋以后,佛教徒一方面阐述了佛教了脱生死的宗教优越感,另一方面又以“仁、义、礼、智、信肝释“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佛教华严宗学者李通玄以《周易》解释《华严经》。这些现象说明 A.佛儒两教实现了合流 B.佛教徒被儒家伦理同化 C.佛教逐渐实现本土化 D.复兴儒学需“援佛入儒” 4.15世纪中叶,朝鲜官方颁布了《训民正音》。该书系统介绍了官方创制的28个标音字母文字,并配有详细的解例,开篇序言即写道:“愚民(指不通中国语言文字的人)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矣。”由此可知,当时朝鲜 A.汉字的普及程度较高 B.官派留学中国热情高 C.受到“西学东渐”影响 D.文化世俗化趋势凸显 5.晚清时期,国人对西学的认知,经历了从“朝士皆耻言西学”到80年代的“谈洋务者亦不以为深耻”,再到90年代后,形成了“中国人心至是纷纷欲旧邦新命”的气象。这种转变 A.推动中国近代化为 B.阻止列强瓜分中国 C.挽救了民族危机 D.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6.1866年,清廷与英法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以法律形式完善关于华工出洋的相关事宜。 但是此后西班牙殖民者诱拐、虐待华工事件时有发生。1873 年清廷与西班牙签订《古巴华工条款》。这表明清廷 A.巩固外交主权独立 B.主导构建国际秩序 C.健全近代外交体系 D. 放弃朝贡贸易体系 7.核心价值观成长于中华大地,凝结着中国人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共识与价值趋向,从战国时期的百宝年鸣,到与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融合,再到近代以来,对西方优秀文化理念的借鉴,特别是对马克惠义基本原理的崇尚,每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都会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继承并传承传统文化同时又推陈出新。据此可知,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哪些价值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 ④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并提供借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对下列图片的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A.文字的艺术性要高于实用性 B.亚非欧文明总体比美洲文明先进 C.文明形态表现方式多种多样 D.文字是早期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 9.表2为公元前1650年古埃及的莱因德数学纸草书部分记载,这些记载 A.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生产活动 B.侧重研究生活中的几何问题 C.深受阿拉伯科技文化影响 D.代表了古代数学的最高成就 10.下图为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大迁徙流动方向示意图,导致这一历史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A. 新航路开辟 B.三角贸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