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单县一中高三历史二模考前模拟(一)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 1.考古工作者在距今约5000年前的牛梁河遗址中,发现了大型祭坛、女神庙等文化遗存。在女神庙附近发现的十几座积石冢中,有的冢只有一座墓,有的冢则是由十几座小墓围绕着中心大墓。据此可知,牛梁河文化时期( ) A.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B.社会的阶层分化明显 C.王权的神秘色彩浓厚 D.氏族社会形态已解体 2.有学者认为,周公时代变革的最大结果,是神权退场,这让中国的文化过于“早熟”;战国时代变革的最大结果,是贵族退场,这让中国的政治过于“早熟”。而其他人类文明中,神权和贵族的退场,都发生在1500年之后的所谓近现代时期。材料中两个“早熟”的结果分别表现为( ) A.分封制度和郡县制度的建立 B.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实施 C.周公礼制和官僚政治的形成 D.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的创建 3.秦灭巴蜀后,设立巴、蜀和汉中郡,仍以巴氏首领为当地君长,封子通国为蜀侯,同时以秦人陈壮为相,张若为蜀郡守;又将汉中直接划归秦中央政府管辖。秦占领楚地后,并不剥夺楚人原有爵位,而是改以同级秦爵重新登记。这反映出( ) A.地方行政层级混乱 B.官僚政治逐渐衰落 C.秦国家治理的弹性 D.地方自主权的扩大 4.下图为《汉书·杜周传》中的相关记载。杜延年的经历反映出当时( ) (杜)延年字幼公,亦明法律。昭帝初立,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延年三公子,吏才有余,补军司空……霍光薨后……上以延年霍氏旧人,欲退之,而丞相魏相奏延年素贵用事,官职多奸。遣吏考案,但得苑马多死,官奴婢乏衣食,延年坐免官,削户二千。 A.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B.政治斗争影响官员仕途 C.选官制度比较灵活务实 D.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5.表1中唐宋间人口与耕地的数量在官方统计与实际层面的差异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表1 人口数量 耕地数量 唐天宝十四年 北宋大观四年 唐天宝年间 北宋元丰六年 官方统计数额 52919309 46734784(男丁) 8700余万(总人口) 4.84亿亩 4.617亿亩 学者估算实际数额 7000—8000万 约1亿 6.2—6.8亿亩 7—7.5亿亩 注:北宋官方人口统计数据仅为男丁数量,历史学家据此推算当时总人口为8700余万 A.土地政策的调整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社会管控的松弛 D.疆域面积的盈缩 6.晚清时期,英驻华公使领对保护在华的英籍华民尤为谨慎。1868年英使阿礼国出台章程,要求英籍华民改换洋装才能被英方保护。清廷则主张英籍华民在血统上仍为中国臣民,坚持按通行属地原则进行管辖。这表明清政府( ) A.意图抵制西方强权 B.拒绝融入国际社会 C.有效维护国家主权 D.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7. 1912年6月,革命党人主张建立法国式责任内阁制,认为“参议院为最高机关……实权在国务院”,试图通过国会和内阁限制大总统权力,但最终袁世凯仍大权独揽。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艰巨性 B.移植西方政治制度的局限性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迫切性 D.建立近代政党制度的必然性 8.下图所示为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向城市知识青年的呼吁。这种主张意在( ) 青年啊!走向农村去吧!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 那些终年在田野工作的父老妇孺,都是你们的同心伴侣, 那炊烟锄影鸡犬相闻的境界,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