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秘密级事项管理★启用前 湖南省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历史模拟试题(七) 本试卷共19题,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七星墩遗址是目前湖南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的城址,该遗址内有古稻田遗迹、祭祀遗迹以及双重城、壕结构等。遗址所处大荆湖周边地区还发现了30余处小型聚落。这说明此时期 A.聚落分化促进农业文明发展 B.长江流域率先迈入文明社会 C.水稻广泛种植推动聚落形成 D.湖南地区已经孕育早期文明 2.有学者认为:“轴心突破”是指世界古代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精神大跃动,最后导致系统性的哲学史或思想史的正式发端。就中国而言,实现“轴心突破”的是 A.西周的礼乐传统 B.先秦的百家争鸣 C.西汉的文化统一 D.阳明心学的形成 3.从《隋书》开始,出现了《忠义传》,但尚排在《孝义传》之后。自《旧唐书》以下,正史中除《五代史》《辽史》外,无不载有《忠义传》,并皆将其列于《孝义传》《孝友传》之前,且篇幅大大超过后两者。这一现象 A.源于士族门阀制度的发展 B.与中国大一统政治相适应 C.说明家天下的性质已改变 D.反映儒家伦理秩序的动摇 4.朱熹在评价三国时期的人物时,从“兴复汉室”与否着眼,认为凡能为兴复汉室出力者均符合义理,反之不然。他赞扬诸葛亮,贬斥曹操、孙权为“汉贼”,还认为后周太祖郭威与周世宗柴荣能以公天下为己任,拨乱反正,是值得肯定的。据此可知,朱熹 A.坚持践行格物致知理论 B.试图以理学引领史学观 C.倡导经世致用质朴学风 D.颠覆了传统的史学观念 5.汉至隋代的官员基本每五天休息一天,唐至元代的官员则是在每月的十日、二十日和最后一天进行“旬休”,明清时代则完全废除了与这一类假日有关的规定。官员假日的变化可能源于 A.皇权体制下官员政务的增多 B.集权统治下科举制度的完善 C.官僚体制下行政效率的提升 D.监察体制下对官员管理严格 6.下图所示为洪秀全使用过的“太平玉玺”。据此可知,太平天国政权 A.具有反封建性质 B.蕴含宗教神权因素 C.反映乌托邦理想 D.宣扬平等价值观念 7.1925年6月,产品严重积压的无锡棉纺织业因“沪厂停纺,以致求过于供,纱价逐步增高,自一百五十余两增至一百七十余两,各厂稍稍获利”。但数月后,“因沪案关系,海轮停驶,洋栈封闭,以致不能出货……纱价自一百六十两又降至一百四十余两,尚有继续下降之势”。这说明 A.政治运动对民族工业有双重影响 B.中国已沦为世界资本市场的附庸 C.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的抵制减弱 D.纺织工业因动力不足而发展困难 8.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的一次会议决议指出,党的策略路线是“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为此,会议还作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调整,如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名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等。据此可知,当时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熟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党的政治路线因时而调整 D.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遍及全国 9.下表为1956—1963年中国城镇人口变化情况统计表。据此数据可知 年份 城镇人口① /万人 城镇人口占 全国人口比重 增加的城镇人口来源/万人 建制变化② 迁移增长 自然增长③ 合计/万人 1956 9185 14.6% 1957 9949 15.4% 20 386 358 764 1958 10721 16.3% 90 421 261 772 1959 12371 18.4% -60 1481 229 1650 1960 13073 19.8% 2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