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5年高考模拟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发掘,龙山文化的陶寺大墓中虽然有彰显军权和王权的精致玉钺,但更引人注目的是成套的饮食之器和石磬、鼍鼓,这代表了早期的礼乐制度。据此可知中华早期文明 A.已经发展出强大王朝 B.礼乐制度完备成熟 C.具有和平性发展特征 D.体现多元一体格局 2.《荀子·解蔽》认为:农民擅长农业生产,商人精通市场交易,工匠精于器物制造,但这些人因缺乏管理才能,无法胜任管理官职(如田师、市师、器师)的角色。由此可以折射出战国时期 A.缺乏社会治理人才 B.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C.任用官吏唯才是举 D.农商并重各业平等 3.狮子在西汉章帝时期由西域安息国(今伊朗)传入我国,深受帝王推崇,象征权威与祥瑞。在唐代,随着佛教兴盛,狮子成为佛教文化象征。民间因狮子“食虎豹”的特性,将其与佛教护法形象结合,创作出狮身人面、威严雄壮的艺术形象,逐渐融入民俗生活,与老虎并称“兽中之王”。从中国“狮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 A.佛教的中国化 B.皇权的不断强化 C.民俗的宗教化 D.汉唐审美的异化 4.记录唐代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唐会要》中的禁令主要侧重于对各级官员服饰等级、奢俭的规定,而针对商贾、庶人的禁令比例较小;《宋会要辑稿》中则绝大多数服饰禁令都是“士”“庶”并称。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A.理学兴起影响社会生活 B.商品经济繁荣门第观念淡化 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科举制度发展阶层流动性大 5.学者黄宗智(美)认为,明清江南地区的手工业,与近代英国和西欧工业的关键区别在于依靠家庭的、闲暇的、没有市场出路的劳动力作为辅助,而不是替代农业。这表明明清时期的江南手工业 A.对农业发展的帮助不大 B.比西方更落后 C.在社会转型中作用有限 D.没有发展前途 6.民国时期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政治动荡、外敌入侵、社会思潮涌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人物朱元璋的形象被不断重塑,成为不同时期社会需求的映射。属于民国初年的朱元璋形象是 A.“应时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复大义” B.“是一个十足的民族革命的叛徒”,是一个“内战专家” C.“注意国防,统辖漠北,宣扬文化,国势大振,远近畏惧” D.“残暴不仁、以臣下为奴隶”,朱元璋父子是“旷代刽子手” 7.关于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激进主义的自由主义(西化论)强调现代化及现代性是中国惟一的出路,主张“以西学消化中学”的文化模式;现代新儒学提出“以中学消化西学”的文化模式,主张“现代化不等同西化”,中国的现代化具有独特的演进方式和展开形态。这两种主张都 A.没有实践上的成功 B.符合马克思主义思想 C.取得实践上的成功 D.曾是中国社会的共识 8.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东北和华北解放区发行了3套邮票。在旅大和东北“七一”邮票的背景中,都出现了冒着青烟正在开工的现代工厂。在华北“七一”邮票中,背景除红色的党旗外,还有一把正在熊熊燃烧的火炬,同时在左右下角有两只展翅飞翔的白鸽。对以上邮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整体展现了解放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B.现代工厂体现了东北雄厚的工业基础 C.党旗和火炬象征党的领导和光明前途 D.白鸽昭示战争已经结束迎来和平繁荣 9.1964年,毛泽东正式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指出美苏之外的国家都属中间地带,这是能与美苏抗衡的一支强大的国际政治力量。1973年,毛泽东提出“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这就是“一条线”战略。这一变化 A.是冷战格局发展的结果 B.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 C.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D.是应对苏联霸权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