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 学年度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高二第二学期 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4 分) 1.唐代家具造型浑圆丰满、装饰华丽,呈现出华贵气派。宋代家具造型古雅质朴、不事雕琢,给人清淡雅 致之感,从生活用器中脱离开来,上升到了审美的新高度。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儒学复兴运动的开展 B. 市民文化的流行 C. 崇文抑武政策的推行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2.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一批士大夫认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教条、空谈是明朝覆亡的重要祸 根,他们倡导“思以济世”“学必实用”“不发空言”“见诸实效”的学风。这反映出( ) A. 社会动荡推动儒者的自我反思 B. 经世致用成为知识分子共识 C. 士大夫阶层对君主专制的不满 D. 儒家思想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3.中国人很早就学会养蚕缫丝,将“蚕”与“蝉”赋予相似的文化属性,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中都有玉 蝉。常见于墓葬中的蝉形玉珍,有着“蝉之蜕而永生”、“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喻意。这体现了 中华文化( ) A. 多元一体的特征 B. 自强不息的精神 C. 以人为本的理念 D. 天人合一的思想 4 如下图是东汉画像石《祈雨图》拓本。画面上方刻三神人共拽一辆五轮车,车上一位天神头戴小冠,车 后风伯双腿呈跪状,口吐云气,嘘气成风,下方四位雨师在为人间降雨。如图反映了东汉时期( ) A. 循天顺民的传统农耕文化 B. 多神崇拜的现象较为盛行 C. 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 D. 天人感应的思想广泛传播 5.公元 7 世纪末,新罗人薛聪利用汉字作音符,发明了被称为“吏读”的朝鲜文字。公元 8—9 世纪时, 曾留学中国的日本学者吉备真备和空海分别利用汉字的偏旁与草体创制了“片假名”和“平假名”, 从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朝鲜和日本的制度建设效仿中国 B. 朝鲜和日本的文化源头在中国 C. 中华文化影响着周边国家的发展 D. 中华文化传承具有鲜明地域性 1 6.建筑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对下列建筑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①是欧洲近代史“中国热”的见证 B. ②是典型西欧中古时期的教堂风格 C. ③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 D. ④是古埃及文明的建筑象征 7.下表所示为部分史书记载的古代西域地区相关历史事件。这些记载反映出( ) 史料出处 历史事件 《史记·大宛列传》 乌孙昆莫击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徙臣大夏 《汉书·西域传》 至冒顿单于攻破月氏,而老上单于杀月氏,以其头为饮器, 月氏乃远去,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都妫水北为王庭 《新唐书·西域传》 后吐蕃浸盛,拓跋畏逼,请内徙,始诏庆州置静边等处之。地乃入 吐蕃,其处者皆为吐蕃役属,更号弭药 A. 频繁战争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B. 政治局势对人口迁徙的影响 C. 中原王朝对西域控制力减弱 D. 民族交融导致人口频繁流动 8.一位西方历史学家如此描述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关系:“(罗马)广场上的建筑显现出希腊风格,但 它们更加雄伟高大……罗马人用法律和秩序取代了希腊化时代的混乱。”古罗马诗人贺拉西为此写道: “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又反过来俘虏了野蛮的征服者。”据此可知( ) ①战争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 ②罗马法有利于帝国统治 ③文化在选择与重构中不断发展 ④贺拉西处于希腊化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 ) A. 加强了亚欧之间的联 B. 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C. 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分裂 D. 反映了农业文明的扩张 10.澳大利亚曾是英国的罪犯流放地。从 1840 年起,英国停止向那里流放罪犯,而是大量移民,在那里开 采矿物,发展养羊业,同时建立起英国模式的政治制度。英国对澳大利亚政策的调整( ) A. 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