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75207

16《表里的生物》课件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1282454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表里的生物,课件
  • cover
(课件网) 16 表里的生物 1.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课文中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素的良好习惯。 难点: 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学习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观看表图,说出表里面有哪些东西。 第一课时 表的内部构造 指针 齿轮 螺丝 表里面有生物吗? 2.表里面有螺丝、有齿轮、有表针等,但著名的作家冯至童年时却认为表里面有生物,他认为表里有个活着的小蝎子之类的小动物,他就把自己童年的这一段认识,这个有趣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第15课《表里的生物》。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 主要作品: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等;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等;历史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等。 3.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dàn(子弹) 弹 diào(调查) tiáo(调节) 调 2.多音字 è(罪恶) ě(恶心) wù(厌恶) 恶 tán(弹奏) 4.词语解释配对 5.近义词配对 6.反义词配对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的是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事情。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9):写“我”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猜想父亲的表里一定也有个生物。 第二部分(10~21):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的世界,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一)猜想 (二)证实 1.课文中主要出现了两个主要人物“我”和爸爸,文中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深入学习,体会人物个性 第二课时 (一)猜想 (1)“我”有怎样的猜想? 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想?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3)“我”是怎样得出这个观点的? 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我”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鸣、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来的结论。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 (4)“我”对表的好奇心是怎么产生的? 与“我”的结论不符。 (1)父亲为什么这么说?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 一是为了阻止“我”随便动,二是因为对“我”这样小的孩子无法讲清楚这精密东西的构造原理。 (二)证实 (2)猜想得到证实后,我是什么反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