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7.2 正弦、余弦 第7章 锐角三角函数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示范课精品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 ABC,其中∠C = 90°。设∠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 正弦函数定义 引导学生观察∠A 的对边 a 与斜边 c 的比值,给出正弦函数的定义:在 Rt△ABC 中,锐角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 sinA,即 sinA = a/c 。通过多个不同边长的直角三角形示例,让学生计算∠A 的正弦值,加深对定义的理解。 余弦函数定义 类比正弦函数,讲解余弦函数:锐角 A 的邻边 b 与斜边 c 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 cosA,即 cosA = b/c 。同样通过实例计算强化概念。 正切函数定义 介绍正切函数:锐角 A 的对边 a 与邻边 b 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 tanA,即 tanA = a/b 。引导学生分析正切函数与正弦、余弦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三)例题讲解(15 分钟) 例 1:在 Rt△ABC 中,∠C = 90°,a = 3,b = 4,求 sinA、cosA、tanA 的值。 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 c 的值,然后根据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分别计算。 解:由勾股定理得 c = √(a + b ) = √(3 + 4 ) = 5 sinA = a/c = 3/5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考试考法 8 小结梳理 9 布置作业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知识点 正弦、余弦的概念 知1-讲 1 1. 概念 如图7.2-1,在Rt△ABC中,∠C=90 °,我们把∠A的对边a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正弦(sine),记作 sin A,即sin A==.我们把∠A的邻边b 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余弦(cosine), 记作cos A,即cos A==. 知1-讲 2. 表示法 (1)在sin A,cos A中,表示正弦、余弦的符号一定是小写,不能是大写. (2)当锐角是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或一个小写希腊字母表示时,它的正弦、余弦习惯上省略角的符号,如sin A,cos α等;当锐角是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或数字表示时,它的正弦、余弦不能省略角的符号,如 sin ∠ABC,cos ∠1等. 知1-讲 (3)“sin A”“cos A”“tan A”是整体符号,不能理解为“sin·A”“cos·A”“tan·A”. (4)sin2A表示sin A·sin A=(sin A)2,不能写成sin A2;cos2A 表示cos A·cos A=(cos A)2,不能写成cos A2;tan2A表示tan A·tan A=(tan A)2,不能写成tan A2. 知1-练 例 1 [期末· 宿迁宿豫区] 如图7.2-2, 在Rt△ABC中,∠C=90°,BC=1,AB=,则sin A·cos A的值为_____. 知1-练 解题秘方:首先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C的长,进而利用正弦、余弦的概念得出答案. 解:在Rt△ABC中,∠C=90°,BC=1,AB=, 由勾股定理,得AC=== . ∴ sin A·cos A=·=×=. 知2-讲 知识点 锐角三角函数 2 1. 概念 在Rt△ABC中,、和的值都随∠A的大小变化而变化,都随∠A的大小确定而唯一确定,∠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的三角函数. 知2-讲 2. 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变化规律 (1)因为Rt△ABC的三边长都是正数,所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也都是正数;又因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大于任意一条直角边长,所以tan A>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