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5课《灰雀》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灰雀》,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向大家详细地阐述这一节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来说一说教材。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习惯,提高默读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大单元的背景下,《灰雀》这一篇课文需要达成的目标是: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通过观察行为,解读对话,揣摩内心想法来感受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子的尊重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知错就改。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刚由低段过渡到中段的学习,他们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概括、提取信息、鉴赏、猜想等能力。通过让学生调查灰雀失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呵护与尊重,以及体会男孩的知错能改和诚实。 三、学习目标 1.通过组词、区分形近字等学生熟悉的识字方法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郊、粉、粒、”3个左右结构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把事情说清楚。 3.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灰雀的可爱和列宁对它的喜爱,并有感情地读相关语句。 重难点: 1.通过组词、区分形近字等学生熟悉的识字方法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郊、粉、粒、”3个左右结构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把事情说清楚。 四、教学方法 教法:每一节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听、说、读、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学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方法。 五、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为两课时。我今天讲的是第一课时,在教学中,我一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观看视频了解灰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问学生课文中所出现的人物,介绍列宁,猜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从而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接下来是四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学生自读课文,认读词语;使用之前所学的识字方法认识生字,辨析形近字;然后让学生找出表示时间关系的词语,再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整合成故事的主要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思维。 学习任务二: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此环节聚焦“灰雀的惹人喜爱”,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学生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创设情境想象、还原画面,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历经“读进去”“想起来”“读出来”的过程。 学习任务三:学生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找找列宁对灰雀的做法,用波浪线画出,再猜猜他的想法,从哪些词语能看出他的想法。读懂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为揣摩人物对话时的心理作铺垫,降低理解难度。 学习任务四:让学生把要写的字读一读,按结构进行分类,目的就是让学生感知生字,会认生字,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和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我先让学生观察要写的三个字,通过观察,得出结论,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两个同偏旁的字,注意笔画的变化,“粉”“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