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5876

23 童年的发现 导学案

日期:2025-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24次 大小:212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年的,发现,导学案
  • cover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导学案编号:18-19yw-4121.1 课题 《童年的发现》 课型 新授课/复习课 主备人 审核 学习 目标 一、学习目标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和发现,感受他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学习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和发现,感受他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导学过程 预习导学 朗读课文,标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抽查朗读情况,纠正读音。 小组内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独立完成: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小组内交流,看看答案是否一致,讨论解决疑难点。 全班交流,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再读课文,思考:作者的童年发现是什么?他是如何发现的?这个发现给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导入新课:你们在童年时期有过什么有趣的发现吗?和大家分享一下。 简要介绍《童年的发现》的背景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和风格。 《童年的发现》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文章以第一人称叙事,以一个儿童的眼光去思考和探索人的起源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题。文章展示了“我”对这个问题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即从“迷惑不解”到“似懂非懂”到“独立发现”到“得到证实”。 (二)自主学习 预设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标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预设2抽查朗读情况,纠正读音。 预设3小组内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预设4再次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文《童年的发现》讲述了一个有趣的童年故事。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回忆了自己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这个发现是在梦中飞行时,他意识到自己是在母体内的胎儿,而母亲在怀孕期间需要花费九个月的时间才能生产。这个发现让作者感到非常兴奋,并开始深入思考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在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如何逐渐认识到这个发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课堂上向老师解释自己的观点。尽管老师对他的发现持怀疑态度,但作者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并认为自己的发现是伟大的。 (教师点拨:整篇文章充满了幽默和趣味性,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童年的经历和思考。同时,文章也揭示了人类探索科学、发现真理的勇气和毅力。) 预设1独立完成:完成课后练习中的问题。 预设2小组内交流,看看答案是否一致,讨论解决疑难点。 预设3全班交流,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预设4你认为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童年发现?这些描写对于表达主题有何作用? 本文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动幽默:作者运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词语和句子,让读者感受到童年的趣味性和幽默感。例如,“我”在描述自己的发现时,用了“神气活现、得意洋洋”等词语,形象地表现了“我”自豪和兴奋的心情。 ②朴实自然:文章采用了朴实自然的叙述方式,语言流畅、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 ③富于想象:作者在描述自己的童年发现时,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读者感受到童年的无限可能和奇趣。 在描述自己的童年发现时,作者运用了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例如,“我”在向老师解释自己的发现时,用了“这没什么,大伙儿都保不住会发现一些奇怪的事情”等幽默的句子,让人忍俊不禁。这些描写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我”的童真和好奇心。 这些描写对于表达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们突出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和发现,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