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阶段学业质量评价(二) 毕业展览 科学探秘”小组准备策划一场以“如何打开科学大门”为主题的毕业展览,快来和同学们一起准备吧! 一、小组成员在制作宣传海报,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相关任务。(24分) 1.给海报中加点的重点字词注音。(4分) 盘盂( ) 凹陷( ) 鄙夷( ) 蝎子( ) 琼斯( ) 鸿鹄( ) 2.看拼音写字词,补全宣传稿的部分内容。(7分) 科学研究并不神秘,从 ǒu rán( )中找到必然,再加以 zhèng shí( )论证,就可以在某一ling yù( )有所 jiàn shù( )。就像魏格纳从qiū yǐn( )的分布出发而作出《海陆的起源》一样,我们也可以从生活中的xī shuài( )出发,探究那 hóng liàng( )叫声与气温间的奇妙联系。 3.按要求积累词语,助力海报创作。(5分) (1)小学六年的生活一晃而过,真是 、_ 。(表示时间快的词语) (2)离别母校之际,我想用 、 、 这些词语祝福母校。 (3)赞美老师的词语: 、 。 (4)“十年树木”这个成语常与“ ”连用,组成一个八字成语,像这样的八字成语我还能写一组: , 。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帮小组成员润色宣传稿。(8分) (1)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我对它始终一直存在好奇。(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2分)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改为反问句)(2分) (3)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仿照例句,用上加点词写句子)(4分) 二、参与佐佐与泉泉的讨论,按要求完成练习。(18分) 1.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补全下面的发言。(7分) 司( )见惯 ( )而不舍 走马观( ) 见微知( ) 不可( )议 自愧( )如 科学研究需要探索精神。如苍茫宇宙是 的,但只要我们善于从____ _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从小处着眼, , 的追求探索,我们就一定能解开诸多奥秘。 2.读泉泉的发言,按要求完成练习。(11分) 对,就是要有这种追根求源的精神。比如《表里的生物》中“我”始终对“ 。”这个问题执着探索;《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_ __、 、 三位科学家面对内心的疑问,不断进行探索,最终才获得真理。除此之外,不能忽视的是,在学习和探索研究的过程中要有专心致志的态度,如《学弈》中,两人虽然同在弈秋的教诲下学棋,但是“一人 _, 一人 。”,最终结果也不相同。 (1)根据所学知识,补全横线处的内容。(6分) (2)下面俗语中与画“_ ”词语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打开天窗说亮话 B.吃水不忘挖井人 C.打破砂锅问到底 (3)泉泉觉得需要加入一句引用的话来强调“科学的发现需要持续不断的探索,不能经历一点挫折就放弃”,下面适合引用到语段中的一项是( )。(3分)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C.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D.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三、阅读课内选文,寻找打开科学大门的好方法。(13分) [选文一]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选文二]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 会是什么关系呢 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1.画“ ”的句子中的“ ”和“!”分别指什么 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4分) 选文一指代的内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