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绘本《要是陀螺转起来》教学案例 文本解读: 《要是陀螺转起来》以一起“安全事故”为引子,以枫树小学游乐场的“由开到关到复开”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校长和一帮学生“拧劲”,用一种特殊的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成长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较量双方的智慧,读来令人莞尔,也发人深省。 林明子的画风清新灵动,洋溢着自然之乐。我们可以看到书中的游乐场是完全不经人工雕琢的自然森林场景,孩子们玩的游戏如转陀螺、吹草笛、踩高跷、做偶人也都是很田园风的。 从孩子的角度看,这本书非常好玩。虽然以“事故”开场,却没有任何的说教,在游戏中,在放弃与坚持中,在坚持与探索中,孩子们找到了自己与成人(或权威)对话的方式,也明白了成长中的一些道理。 从成人的角度看,这本书传递出来的儿童观理性而正面。在教养过程中,如何不依靠权威强行给孩子灌输道理而让孩子通过自发的探索去认识世界理解生活?书中的校长给出了一个生动的范例。 据说故事中校长的原型是林明子的父亲。这个额前有着一绺弯头发,幽默而又智慧的校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夏山学校》的校长尼尔和《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林校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能把自己放到孩子的高度去尊重和理解孩子。 基于以上对文本的理解,我将本场读书会的目的定位为: 1、享受故事传递的快乐,感受故事所蕴含情感的纯美。 2、让孩子们体验到与成人对话的另一种方式。 3、让家长们体验到“与孩子同高”的教养方式。 现场再现: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邓老师的“一周荐书”完毕后,轮到我上场。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选择了通过向小朋友“示弱”导入:“孩子们,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今天是梅子老师第一次到‘梧桐树下’讲故事,所以等会儿要是我紧张的话,你们可不可以给我一些鼓励?”回应像预料之中的一样热烈。我趁机表示感谢:“哇,回应这么热烈,我要拿什么感谢大家呢,这样,我请大家到‘巨人的花园’去参观一下吧!” PPT一打开,便有孩子惊呼“好漂亮啊”,伴随着《春野》柔美的旋律,我向孩子们描述了王尔德童话《巨人的花园》开头部分的美丽画面,由此引出第一个问题:“孩子们,如果你们就是这群被巨人挡在围墙外面的孩子,你们会怎么办?”现场手臂马上高举如林,有要打地洞钻进去的,有要拿梯子爬进去的,有翻墙进去的,有坐飞机再乘降落伞跳进去的,还有要去求求巨人的…… “大家的办法真多呀,现在有一群孩子遇到了类似的难题,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由此过渡到要讲的故事《要是陀螺转起来》。 二、故事讲述,走进文本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PPT逐张讲述辅以情节猜测的方式。这本书的情节多以跨页形式呈现,为了起到悬念效果,我将其中的几页做了一些处理。果然,“孩子们兴冲冲地跑进校长室,‘校长,您看———”卖个关子后,收获了很多意料中的笑声。 在最初的设计方案中,我设计了比较多故事讲述过程中的互动提问,因为担心影响整个故事的连贯性,大部分被删掉了。现场只在这几个地方做了停顿。 一是在讲到因为浩杰受伤,游乐场的门被锁上以后做了一个小调查,让在场的家长和孩子举手表决:赞成关闭游乐场的请举手。结果全场只有三个孩子举手。设置这个调查的初衷是想大致了解一下家长们在这种情形下的态度。 二是讲到校长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纸陀螺转起来时,我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纸陀螺现场演示。哪料才转一下,线便松掉了,还好口袋里备了四个,我立刻掏出另外一个带闪的陀螺继续演示。 三是讲到孩子们在寺院的院子里练习的时候,问了个问题“校长知道他们在练习吗?”这里主要是为了引导孩子们注意细节———校长的头正从院墙外探进来呢。其他还有很多细节上的秘密在现场我并没有一一点出,比如说在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