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新教材七下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 核心素养目标 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知道科举制创立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度的创立。 教学难点 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法学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新课导入 【教师行为】梳理七年级上册朝代的更迭和七下第一单元的基本情况。 【教师讲解】同学们,今天咱们先梳理七年级上册的朝代更迭,为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做铺垫。西晋实现短暂统一,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加强,为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奠定基础。西晋灭亡后,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南方是东晋,前秦(属十六国)与东晋爆发淝水之战,前秦战败后北方再度分裂。后来,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又分别演变为北齐和北周,北周统一北方,统称北朝。东晋之后,南方依次经历宋、齐、梁、陈,史称南朝。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北魏孝文帝改革更推动了民族交融。 【教师讲解】同学们,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 繁荣方面:国家统一且政治清明,隋朝结束分裂,唐朝历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吏治清明、百姓安居。制度创新突出,科举制打破门阀垄断,三省六部制优化行政流程。经济领域,大运河贯通南北,曲辕犁、筒车推动农业发展,唐三彩等手工业闻名中外。科技文化灿烂,唐诗盛行(李白、杜甫等),绘画(阎立本、吴道子)、雕版印刷术等成就斐然。 开放方面:社会风气兼容并包,女性可参与社交,尚武之风盛行。民族交往密切,唐太宗以开明政策获“天可汗”尊称,文成公主入藏促进汉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鉴真东渡日本传播文化,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日本遣唐使、新罗留学生来华学习,长安成为国际交流中心。隋唐以繁荣为基、开放为魂,书写了中国古代史上的华彩篇章。 【教师讲解】隋朝走向繁荣开放,主要与哪位皇帝有关?为了巩固隋朝的统治,统治者又做了哪些努力呢?隋朝,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瞬间毁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学习。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的统一 1.建立与统一 【教师行为】(出示问题)阅读教材第4页内容,简述隋朝建立的概况。 【学生回答】建立者:杨坚(隋文帝),建立时间:公元581年,都城:大兴(今西安),统一时间:公元589年。 2.原因 【教师行为】(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分析隋朝统一的原因。 材料一 南北朝后期,南北方经济上的互市交易越来越多,打破关禁的要求日益迫切。……各地对统一文化的认同感也日趋增强。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国力强盛,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三 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 【学生回答】①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融;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为统一做好了准备;② 陈后主昏庸无道,统治腐败。 3.意义 【教师行为】(出示东汉到隋朝的时间轴),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归纳隋朝统一的意义。 【学生回答】①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②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③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梳理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学生回答】经济:①编订户籍,核实户口,减轻百姓负担;②统一币制和度量衡。政治:①加强中央集权;②修订和减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