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下23《黄继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研读黄继光动作、语言的相关语句,从中感受他视死如归的英雄品质。 审美创造:聚焦人物典型动作,深入感受人物的英雄品质。 文化自信:拓宽“英雄”内涵,传承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研读黄继光动作、语言的相关语句,从中感受他视死如归的英雄品质。 2.聚焦人物典型动作,深入感受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研读黄继光言行的语句,从中感受他视死如归的英雄品质。 1.借助思维导图,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2.回顾“主动请战”时的英勇无畏与必胜的信念。 3.继续汇报 预设1:“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匍匐前进。”感受到英勇无畏。 预设2:“他用尽全身的力气……近了,更近了。”感受到坚定和顽强。 4.追问:“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对表现人物的品质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预设: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敌人射来的子弹比作冰雹,渲染紧张氛围,凸显出黄继光所处环境的极度恶劣,更能表现出黄继光的英勇无畏。 预设3:“他站起来,张开双臂......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动作描写,体现了黄继光顽强意志、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品质。 二、聚焦人物典型动作,感受人物品质 1.合作学习:聚焦人物典型动作,感受人物品质 自学: ①文中写到黄继光几次“站起来”,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站起来的 ②从中体会到什么品质 用关键词概括。 互学: ①小组交流,达成共识。 ②小组代表做好汇报准备。 展学:全班交流。 2.汇报: 预设1:黄继光第一次站起来的时候是出人意料的。联系七自然段“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匍匐前进”周围全是炮弹在爆炸,根本不可能站起来,只能匍匐前进。八自然段“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子弹数量多、速度又快,而且集中针对黄继光一人,身负重伤,即使是顽强地向前爬,黄继光也已经用尽全身的力气,这样的情况下更不可能站起来。 预设2:如此危险的环境,如此重的伤,常人的确不可能站起来,但是黄继光却在靠近火力点的时候,突然站起来了,冒着生命危险,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了,只为了投出手雷,为了灭掉火力点。感受到黄继光的临危不惧、英勇无畏。 预设3:第2次站起来时,更是意想不到,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时间非常紧急,情况非常危机。在这样的危急关头,晕倒过去的黄继光,再一次站起来了。这一次站起来,黄继光做出了他这一生最后三个动作,没有丝毫犹豫猛扑上去,坚定坚决地“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用自己的生命为战友们铺下前进的道路,只为夺下597.9高地,取得最终胜利。这样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令人动容。 3. 出示资料:黄继光的《一封家书》,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在枪林弹雨中一次又一次站起来? 预设:坚定的革命信念、为祖国人民而战斗的理想…… 4.以声传情。正是这样的理想和决心,让黄继光做出了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壮举!这就是我们的英雄!这一刻,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伟大形象就在我们心中定格!让我们用朗读,向英雄黄继光致敬! 三、阅读链接·拓宽“英雄”内涵,传承优秀品质。 1.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的力量势不可挡,战斗取得了胜利。年仅21岁的黄继光从此刻在了一代代中国人的脑海里,之后他的连队以黄继光名字命名。 2.黄继光留下铿锵誓言:不立功不下战场。古往今来,你了解哪些英雄誓词? 预设:文天祥被元军俘虏,过零丁洋时写出壮烈誓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清朝末年,谭嗣同为维新变法慷慨赴死: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3.战争年代什么样的人是英雄?(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 预设1: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热爱祖国和人民……比如抗美援朝时期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解放战争时期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