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2016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日期:2025-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2738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反思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下第五单元《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议论文,也是小学阶段学生首次接触议论文这一文体。文章通过三个科学探索的事例论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展现了作者倡导质疑、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强调只有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才能找到真理。即便科学探索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这种机遇也只会青睐那些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文,它肩负着帮助学生了解议论文基本特征、激发思辨意识、培养逻辑表达能力的重要任务。 【教学目标】 1. 通过AI智能体与“叶永烈数字人”的对话,激发学生质疑和探究的意识,明白获取真理的途径。 2.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论证观点“有志者事竟成”。 3. 借助AI平台Mentimeter与“文曲智阅”,实现观点展示与习作个性化修改,提升表达力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批判性思维与数字素养。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请回顾: 1. 作者用了什么方式来说理?它属于哪种文体? 2. 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3. 作者通过哪三个具体事例,论证了他的观点呢? 二、向真理发问,对话叶永烈 1. 质疑:李四光曾经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面对叶永烈先生的观点,同学们还有哪些质疑?今天,老师把叶永烈“请”到了课堂,大家和他当面过过招吧! 2. 准备: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明确你们的观点,准备好相关论据,并推选代表发言。 3. 辩论:学生观点①直觉和灵感可能直接指向真理。例如,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灵感迸发,发现了浮力原理。②真理诞生于仔细的观察和技术的突破,并非单纯的质疑次数。例如,人通过观察自然环境总结出二十四节气,这并非是由问题推导出来的真理,而是通过生活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再比如,显微镜发明后,人类才能观察到细胞结构,此时真理才被发现...... 4. 小结:同学们的辩论有理有据,真是精彩!其实,你们的观点和作者并不矛盾。只有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才能发现真理。课文最后一段,作者也严谨地补充道:“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板书: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课堂情境,借助AI技术再现“叶永烈数字人”进行跨时空对话,激发学生对核心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质疑与思辨。在小组合作与观点辩论中,学生不仅能学习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更能在交流碰撞中提升论证能力和思维深度。通过辩论引发学生对“真理产生方式”的多元理解,并借助教师点拨,将学生的发散思维有效引导回课文立意,提升对文本深层内涵的把握,帮助学生构建对议论文的基本认知与逻辑思维框架。 三、拓展运用,迁移写法 过渡:除了明白获得真理的途径,本课还特别要求同学们关注文章的写法。 1. 回顾写法,梳理汇总 (1)交流: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写法很有代表性。回顾课文,哪些写法值得你借鉴?小组合作,与小组成员交流,写下你的想法。 (板书:结构完整、事例恰当、顺序一致、过渡自然、生动具体) 2. 布置任务 课后仿写要求我们按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来说明“有志者事竟成”这个观点。请大家准备好自己的仿写作品,今天我们将从这几个方面一起交流和修改。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们将借助AI的力量,实现老师-自己-同伴-AI多方合力,让习作变得更出色! 3. 仿写评价 (1)自评和互评:首先,请同学们根据这五个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