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1086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教案

日期:2025-09-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278576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课
  • cover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 2.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习目标】 1.通过完善时间轴,分析表格,准确说出隋朝建立的概况、采取的统治措施及其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观看视频,小组合作,填写表格,流畅讲述大运河开通的概况,多角度分析大运河的影响,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3.通过阅读教材,梳理时间轴,分析材料,准确说出科举制创立的相关概况,小组合作,多角度归纳科举制的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4.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材料,流畅讲述隋朝暴政的表现及隋朝灭亡的概况。(历史解释) 【导入新课】 汴河怀古二首 ———唐·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出示诗句,圈画“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点明这是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赞美大运河的著名诗句。 思考:为何会有“隋亡为此河”与“千里赖通波”截然相反的评价?我们又应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 【新授课】 【过渡】师: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步入七年级下册的学习,第一单元为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请同学们在之后的学习中牢记这一时代特征。七上最后一个单元学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是一个动荡分裂的时代,而其中又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是谁最终统一天下,结束了三百年的纷争?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步入第一子目的学习———隋朝建立,一统天下。 一、隋朝建立,一统天下 师:请同学们再次回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示意图,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北朝后期北周的实力逐步强盛起来,外戚杨坚也逐步掌握了国家大权。那么依据时间轴上给大家出示的581年和589年两个提示,阅读教材,找出这两个年份杨坚又做了什么?有何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善时间轴。 生: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大兴,他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陈朝,统一全国。 师:找的非常准确,那么隋朝的统一又有何意义呢? 生: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民族交融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师:没错,而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动荡后,隋文帝统一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恢复国力,巩固统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隋文帝在经济和政治上采取的措施及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找出隋文帝在经济和政治上采取的措施及意义。 生: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核实户口,减轻百姓赋役负担,统一币制和度量衡; 生: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修订和减省刑律,简化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师:两位同学都找的很对,那么这一系列措施是否使隋朝国力得到恢复?请大家观察表格,进行思考。 学生活动:分析表格,得出结论。 生:隋朝的人口增长,垦田面积亿增长,粮食富裕,因此国力得到了恢复。 师:非常好,经过这一系列措施隋朝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课堂评价:回顾所学,完成题目。 【过渡】师:在隋朝发展逐步走向正轨后,统治者进一步加强了国家治理,首先是交通运输方面。还记得我们刚开始提到的那首诗吗?接下来我们就带着开始的问题,重新认识大运河,步入第二子目的学习———开通运河,功在千秋。 二、开通运河,功在千秋 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共同填写关于大运河的表格。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共同填写关于大运河的表格。 目的 时间 中心 起止点 水系 河道 地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