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6.4频数与频率(1)》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频数的相关知识。经过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收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表示,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引入频数的概念,对所收集的数据,为下节课学习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做准备。 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提高对样本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能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通过带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素发现频率频数的概念和含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中获得知识。 教学目标 1.理解频数的概念,会求频数。 2.了解组距、组数之间的关系,会将数据分组。 3.会列频数表。 教学重点 理解频数的概念,会求频数,了解组距、组数之间的关系,会将数据分组。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频数分布表,并能从中获取有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新知导入教师活动1: 为了避免拥挤,学校打算实行分时段用餐。你认为要进行怎样的调查统计,才能作出合理的安排 学生活动1: 学生动脑进行思考,举手回答.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设置问题,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自然而然进入本课时的学习。环节二:频数统计表教师活动2: 人们在获得一组数据以后,经常需要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下面我们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反映数据分布情况的统计方法。 从某医院获得去年10月份出生的20名新生儿的体重如下(单位:kg): 4.7 2.9 3.2 3.5 3.6 4.8 4.3 3.6 3.8 3.4 3.4 3.5 2.8 3.3 4.0 4.5 3.6 3.5 3.7 3.7 为了了解这批数据的分布情况, 如体重在哪一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在哪一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少、体重在3.55~3.95kg范围内的新生儿有多少人、体重在4.35kg以上的新生儿有多少人等。 首先我们将数据按从小到大适当地分组,并制作如表6-8的统计表。其中每一组的后一个边界值与前一个边界值的差叫作组距,通常各组的组距应相等。例如表6-8中,各组组距都为0.4kg。 从表6-8中我们可以看到,新生儿体重在3.15~3.55kg范围内的人数最多;体重在4.75~5.15kg范围内的人数最少;体重在3.55~3.95kg范围内的新生儿有6人;体重在4.35kg以上的新生儿有3人。 数据分组后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个数称为频数。 反映数据分布情况的统计表叫作频数统计表,也称频数表。 有时我们还可以将事件按类别进行分组,这时,频数就是各类事件发生的次数。 例如,抽查20名学生的血型,结果如下: A,B,A,B,B,O,AB,A,A,O,A,B,A,A,B,AB,O,A,B,A。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列出如表6-9的频数表。 列频数统计表的一般步骤: (1)选取组距,确定组数。组数通常取大于的最小整数。 (2)确定各组的边界值。第一组的起始边界值通常取得比最小数据要小一些。为了避免数据落在边界上,边界值可以比实际数据多取一位小数。确定起始边界值后,就可以根据组距写出各组的边界值。 (3)列表,填写组别和统计各组频数。 合作学习: 研究七年级男生、女生的身高和所穿运动鞋鞋码的数据分布情况。 要求: 1.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了解本班男生、女生的身高和鞋码,获得数据。 2.将获得的四种数据(男生身高、男生鞋码、女生身高、女生鞋码)分组,并制作频数表。 3.根据频数表,就七年级男生、女生的身高和所穿运动鞋鞋码情况作简单分析。学校如果统一订购运动服、运动鞋,应注意哪些问题 (请与你的同伴合作完成)学生活动2: 学生听讲. 学生理解组距的含义。 学生根据观察表,举手回答发现的问题。 学生理解频数的概念及频数统计表。 学生与教师一起总结列频数统计表的一般步骤。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理解组距,频数,频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