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 (1)能够了解隋朝历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知道隋朝统一和开通大运河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能够对隋朝的统一、开通大运河、科举取士制度等形成合理想象,进行初步分析,认识其意义和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能够通过隋朝经济发展成就,了解生产力发展对政治、社会、文化变革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4)通过了解大运河文化遗产的辉煌成就,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目录 CONTENTS 一、隋的统一 二、开通大运河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四、隋朝的灭亡 壹·隋的统一 一、隋的统一 (一)从东汉到隋朝的政权更迭 东 汉 三国(220-280) 西晋 东晋 (317-420)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宋 齐 梁 陈 北朝(439-581) 北魏 南朝(420-589) (266-316) 灭 383年淝水之战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隋的统一 (二)隋的统一 1.建立 2.统一 581年 隋文帝杨坚(541-604) 大兴(今陕西西安) ·事件: ·意义: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时 间: ·建立者: ·都 城: 朝代知识小卡片(隋) 一、隋的统一 (三)巩固统一 措施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核实户口,减轻百姓赋役负担,统一币制和度量衡。 加强中央集权,修订和减省刑律,简化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经济上 政治上 时间 户数 人口 时间 垦田 581年 159多万户 3000多万人 589年 1940多万顷 606年 890多万户 4600多万人 大业年间 5585多万顷 人口增长 垦田增长 作用 隋朝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皇之治” 含嘉仓示意图 东都洛阳,“天下第一粮仓”,具有赈灾救济的功能 “大索貌阅” 贰·开通大运河 (一)背景 二、开通大运河 阅读材料后分析隋炀帝继位后面临什么困境? 陈之故境,大抵皆反,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 ———《资治通鉴·隋纪》 突厥在隋朝的北方和西北方逐渐强大起来,突厥少数民族顽劣不堪,时叛时和,对隋朝疆土进行大肆侵扰。 ———萧枫.文白对照资治通鉴 (南方)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政权不稳,南方反叛不断 北方少数民族侵扰,军事形势严峻 南方经济发达,北方物资不足 一、隋的统一 (二)目的 阅读材料,思考隋炀帝需要怎样做?主要目的是?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全国统治。 材料研读 隋统一全国后,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同时,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605年起,开通大运河 措施: 目的: 政治军事重心 江南开发粮食产区 大运河贯通南北,当时世界最长! (三)大运河 二、开通大运河 洛阳 涿郡 余杭 看图读史:根据教材,找到大运河的两个断点、四段河道、五大水系。 两个端点 四段运河 五大水系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北抵- 南至- 涿郡(今北京) 余杭(今浙江杭州) 一个中心 中心- 洛阳 (四)评价 二、开通大运河 材料研读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水》 唐·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