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91313

【大赛原创 请勿转载】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264867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大赛,原创,请勿,转载,13课,罗斯福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潘新风 课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总体目标: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道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通过史料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本课中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时空观念。(素养目标:时空观念)。 通过罗斯福新政的文献材料、图片等资料,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从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联系当前的后疫情时代,认识到面对全球性的危机,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涵养家国情怀素养。(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材 分析 本节课题为“罗斯福新政”,下设二个子目:“从繁荣到危机”和 “罗斯福新政”,交代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美国应对危机的“新政”措施、“新政”的影响三部分内容,课本知识间有很强的关联性。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经济大危机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导致的严重的政治危机。为应对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主要从生产和消费两个角度干预经济,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的困扰,巩固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先河,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 虽然本节课知识点间有很强的关联性,但经济危机是一个比较难讲的经济学概念。根据对课标的理解及对教材的整合,引导学生以反危机措施“新政”为线索解决美国“自由放任之危———新政的原因”“反其道而行之———新政的措施”“国家干预之效———新政的影响”三个问题,理清危机与新政之间的内在联系、新政模式的创新及影响。让学生明确罗斯福通过调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使美国摆脱危机,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情 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对经济史的了解程度很低,不理解危机爆发的原因,不理解如何通过“新政”来度过危机?他们具备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有利于开展史料探究活动。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图示、图片和文字史料分析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概括经济大危机的表现和特点,分析经济大危机的影响,认识到胡佛政府自由放任反危机措施的失败是美国走向新政的背景;能够在史料创设的历史情境中概括出“新政”反危机的措施、特点、实质和局限性,探究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创新及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这有利于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罗斯福新政的文献材料、图片等资料,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认识到面对全球性的危机,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涵养家国情怀素养。(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罗斯福新政干预国家经济的措施是本课重点 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本节课的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