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198234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日期:2025-09-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387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一,历史,文化交流,必修,选择性
  • cover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中国文化史》中提到“中国文化是从农业宗法社会的土壤生长出来的伦理型文化 ……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化,盛极一时,又戛然中绝,出现过大幅度‘断层’,乃至完全覆亡。唯有中国文化,历尽沧桑,饱受磨难,于起伏跌宕中传承不辍。”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具有( ) A.多元性与一体性 B.本土性与先进性 C.地域性与独特性 D.本土性与连续性 2.距今5000~4000年的马家窑文化处于黄河上游核心腹地,其文化聚落中的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考古发掘出丰富的灰坑、陶窑、墓葬等遗迹和大量遗物。这可以用来说明( ) A.马家窑文化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B.黄河上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C.寺洼遗址与大汶口遗址属同时期 D.寺洼遗址的先民已摆脱采集渔猎 3.齐家文化距今约4000年,分布于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地。出土的陶器器型以双耳大罐、高领双耳罐为主;玉器有琮、璧等礼器与环、珠、绿松石等装饰品;铜器以红铜为主,有锥、刀、斧等;石器则有磨制的石斧等。这集中反映了齐家文化( ) A.发展形态趋向一致性 B.文明发展程度的先进性 C.文明内涵的丰富多样 D.地域传播存在范围局限 4.考古学家梁思永在1931年安阳后岗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地层堆积自下而上依次为仰韶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文化层。这一地层序列被称为“后岗三叠层”。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该成果学术价值的是( ) A.反映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格局已初步形成 B.运用地层学确立中原文化的分期方法 C.体现中原文明对其他区域文化的吸收创新 D.为中华文明发展连续性提供考古实证 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经典中存在大量政治隐喻现象。“宰夫”与“烹饪”隐喻统治者与政治治理;“匠”隐喻国家治理者,如《孟子》中的“大匠”、《墨子》中的“匠人”;《礼论》以“规矩”隐喻“礼”,《韩非子》以“规矩”隐喻“法”。这些隐喻反映了( ) A.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B.隆礼重法的精神 C.社会大变革的现实 D.选贤任能的理念 6.建立汉国的匈奴首领刘渊曾说:“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晋书·石勒载记》记载:“勒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十余小学于襄国四门,简将佐豪右子弟百余人以教之,且备击柝之卫。”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 A.民族政治分歧消解 B.国家统一进程推进 C.华夏认同观念凸显 D.游牧民族文明先进 7.南宋末期,语录讲义诗中出现了大量的“道”“理”“气”“仁”“克己”“理欲”等术语,往往以“人为天地心”“学者之自持”“事事物物间”等口语化的语言入诗。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道教思想影响文学艺术创作 B.理学思想向文学领域的渗透 C.市民文化影响诗歌语言风格 D.科举考试偏向哲学思辨命题 8.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年)的贵族阶层在唐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独特的国风文化。遣唐使制度废止后,他们以汉字偏旁创制假名文字,创作了《源氏物语》《枕草子》等文学经典。宫廷虽延续唐制设立大学寮,但逐渐淡化了儒家经典的教授,教学转向和歌、书法等贵族教育。这主要反映了( ) A.日本继承了中华文明的传统 B.外来文化促进本土文化创新与发展 C.教育革新推动日本文化独立 D.唐文化深刻影响了日本政治的发展 9.18世纪,伏尔泰视孔子为“人类理性的化身”,认为其学说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摒弃了神秘主义色彩,是“最纯粹的道德准则”。莱布尼茨在和传教士白晋的长期书信往来中也对儒家思想有了许多了解,他尤其重视《易经》《尚书》等典籍,认为其蕴含“自然宗教”的理性光芒,并试图通过《中国近事》的编撰推动欧洲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种现象表明( ) A.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 B.传教士开启东西方交流之路 C.儒家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