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知识点 二次函数 1 二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表达式形如 y=ax2+bx+c ( a, b, c 是常数,且 a ≠ 0 )的函数叫做 x 的二次函数,其中 x 是自变量 . 2. 二次函数的三要素 (1)自变量的最高次数必须是 2; (2)等号右边的 ax2+bx+c 是关于自变量 x 的整式; (3)二次项系数 a 不等于零 . 3.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y=ax2+bx+c ( a, b, c 是常数,且 a ≠ 0 )是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ax2 是二次项, a 是二次项系数; bx是一次项, b 是一次项系数; c 是常数项 . 详解: 二次函数 y=ax2+bx+c(a ≠ 0)的特殊形式: 特殊形式 二次项 一次项 常数项 y=ax2 (a≠0) ax2 无 0 y=ax2+bx (a≠0) ax2 bx 0 y=ax2+c (a≠0) ax2 无 c 例 1 [ 中考·北京改编 ] 如图 21.1-1,用绳子围成周长为 10 m 的矩形,记矩形的一边长为 x m,它的邻边长为 y m,矩形的面积为S m2.当 x 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 S 随 x 的变化而变化,则 S 与 x 满足的函数关系是( ) A.二次函数关系 B. 无函数关系 C. 正比例函数关系 D. 一次函数关系 解题秘方: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矩形的周长为 2 ( x+y ) =10 m,矩形的面积 S=xy,化简即可得到 S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 解: 由题意得,2(x+y) =10, ∴ x+y=5, ∴ y=5-x, ∴ S=xy=x(5-x) =-x2+5x, ∴ S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为 S=-x2+5x, 即满足二次函数关系. 答案: A 知识点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2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的一般步骤: 审清题意 找出问题中的已知量(常量)和未知量(变量) ,把问题中的文字或图形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 . 2. 找相等关系 分析常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列出等式 . 3. 列二次函数表达式 设出表示变量的字母,把相等关系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并把它整理成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 4. 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根据自变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确定其取值范围 . 特别提醒: 1.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与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类似,不同的是需将它转化为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 . 2.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 例2 [ 中考·淮安改编 ] 某超市经销一种商品,每件 成本为50 元 . 经市场调研,当该商品每件的销售价为 60 元时,每个月可销售 300 件,若每件的销售价每增加 1 元,则每个月的销售量将减少 10件.设该商品每件的销售价为 x 元,每个月的销售量为 y件. 解题秘方:熟悉利润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利润 = (售价 -进价) × 销量”是列出函数表达式的关键. 方法点拨: 在实际问题中建立二次函数关系时,关键要找出两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用类似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方法,借助方程思想求出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 (1)求 y 与 x 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设每个月的销售利润为 W 元,求 W 与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 解:根据题意,得y=300-10( x-60) = -10x+900(60 ≤ x < 90) . 由(1)知:W=( x-50) (-10x+900) = -10x2+1 400x-45 000.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 定义 表达式 三要素 自变量的 取值范围 y=ax2 y=ax2+c y=ax2+bx y=ax2+bx+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