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40332

第1单元第1课 认识智慧农业 教学设计【教科版】《信息科技》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7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19451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科,八年级,信息科技,教学设计,农业,智慧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认识智慧农业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智慧农业 单元 认识物联网———探秘智慧农业示范区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智慧农业展开,以物联网为核心知识载体。内容设计层次清晰,先从展厅体验引入农业物联网概念,通过与传统农业对比突出其优势;接着详细阐述农业物联网实时监测、远程控制、查询、警告等功能,总结其特征;再引导学生探讨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培养对比分析能力。实践环节设计思维导图制作,强化知识体系构建。拓展部分以实际案例展现万物互联发展态势,最后引导学生畅想万物互联带来的学习生活改变及机遇挑战,将知识延伸至生活与社会,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思考与探索兴趣,兼具知识性与实践性。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能准确描述农业物联网的数据采集、传输与分析流程,理解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中的关键作用。计算思维:掌握物联网系统"感知-传输-处理-控制"的逻辑链条,能绘制智慧农业系统的抽象模型。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运用思维导图工具结构化呈现智慧农业的技术架构,探索可视化表达方法。信息社会责任:识别农业数据安全风险(如传感器数据篡改),建立基本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重点 农业物联网的核心特征 :实时监测、远程控制、智能预警等功能实现原理;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本质区别 :重点对比连接对象(物物互联vs人人互联)与传输方式(自动传感vs人工输入); 智慧农业系统架构 :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云平台分析-设备控制的完整闭环。 难点 抽象概念具象化 :如何将"物物互联"理论转化为温室大棚等具体应用场景的认知; 技术逻辑理解 :学生易混淆传感器数据采集(如CO 浓度监测)与执行器控制(如自动灌溉)的因果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聚焦进入智慧农业示范区的展厅,我们可以着重了解农业物联网的概念及功能。请从功能描述中总结农业物联网的特征,并思考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本课以智慧农业为主题设计制作思维导图。 讲授新课 物联网与智慧农业通过展厅内的介绍可知,我国传统农业凭经验施肥和灌溉,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会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构成严重威胁。而智慧农业是指农业生产基地内集成物联网技术、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自动控制与辅助决策支持技术等,实现农业生产无人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合理使用农业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其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成为关键要素。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它对促进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人类的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字面上理解,物联网是物与物、物与人之间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如家里的空调、冰箱,人们身上戴的手表、穿的衣服,出行使用的自行车、汽车等与人的互联。万物互联就是物联网的概念与目的,物联网可以使人们获取的信息更加丰富,物与人、物与物的互联互通更为广泛,人们与周围世界的交互更为智慧。说一说物联网作为一个“年轻”的概念,发展至今不过历经30多年。尝试概括一下什么是农业物联网。能量加油站物联网起源之谜关于物联网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1990年,施乐公司的一群程序员喜欢喝冰镇饮料却嫌上下楼累,而且有时满怀希望下楼了,饮料售卖机却没有货。于是他们发挥专长,将饮料售卖机连接到网络上,同时编写程序监视饮料售卖机内的饮料数量和冰镇情况。还有一种说法是,剑桥大学特洛伊计算机实验室里,科学家们经常要下楼去煮咖啡,还要时刻关注咖啡煮好没有,既麻烦又耽误工作。于是,他们编写了一套程序,在咖啡壶旁边安装了一个便携式摄像头,利用终端计算机的图像捕捉技术将实况传递到实验室的计算机上。这样,工作人员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