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新课导入 明朝末年,徐霞客长年旅行,游历名山大川,走遍大半个中国。他坚持写日记30多年,留下了60余万字的游记资料。后人将这些日记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一书。这部书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貌、地质、水文、植物,以及经济、交通、城镇聚落、风土文物等方面,其中对喀斯特地貌的考察和记述,居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作者写景写物具体形象,情景交融,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 “明朝顶级旅游博主” 你知道明清时期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吗?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声,又字振之,号霞客。 南直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文学家。 探究新知 1.阅读教材,了解《本草纲目》相关内容。 《本草纲目》书影 特点:继承与总结、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时期 内容 价值 地位 传播 探究新知 李时珍(约1518—1593),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自幼随父学医,14岁时考取秀才,接着三次参加举人考试,都遭失败,从此专攻医学。李时珍埋头攻读了许多医药著作和儒家经典著作。 在行医的过程中,他实地调查研究,采集药物标本,请教百姓,搜集民间药方,积累了丰富的资 料和知识。他把古今药方和各种药材,不断运用于临床试验,逐一加以验证,掌握药物的性能和 疗效。经过27年的努力,参考800多种著作,三易其稿,终于编成了《本草纲目》。被后世尊为“药圣”。 精神:严谨求实与科学探索 ,不畏艰难与勇于创新,以民为本的济世情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知行合一,批判继承与历史考证 。 探究新知 战国 东汉 唐 明 扁鹊 望闻问切 张仲景 “医圣” 《伤寒杂病论》治未病 华佗 五禽戏、麻沸散 孙思邈“药王” 《千金方》 李时珍“药圣” 《本草纲目》 中国古代重要医学家及医学成就: 探究新知 2.阅读教材,了解《农政全书》相关内容。 时期 内容 价值、地位 分类 探究新知 徐光启(1562—1633),明末科学家。徐光启在中举以前,为家计所迫,大部分时间是一 面学习和教书,一面种田,培养了他对农业试验的爱好。万历二十五年(1597),徐光启乡试第一,后来又中进士,入翰林院,当过礼部尚书、大学士等。他向传教士利玛窦学习研究天文、历算、火器等,成为博学的科学家。 《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全书60卷,从内 容上大致可分为农政和农业技术两部分,二者各占约一半篇幅。其中农政部分,如荒政,是以 往农书较少涉及的,论述了历朝的备荒政策,分析了各种救灾措施,还附录了能充饥的植物 400余种。农业技术部分除总结以往的农业技术外,还介绍了红薯的种植技术,体现了美洲来的高产作物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探究新知 《几何原本》 探究新知 2.阅读教材,了解《天工开物》相关内容。 《天工开物》书影 时期 内容 价值、地位 探究新知 宋应星(1587—约1661),明朝科学家,字长庚,奉新(今江西奉新)人,万历举人,曾任江西分宜县教谕、汀州推官、毫州知府等职。崇祯十七年(1644),弃官回乡。后曾仕南明, 约卒于清顺治年间。他博学多能,熟悉多种生产技术,对天文、物理、化学、生物、音律、哲学都有研究,著有《天工开物》。 宋应星《天工开物》———科技百科 卷名 卷名 卷名 一、乃粒(五谷) 七、陶埏(陶瓷) 十三、杀青(造纸) 二、乃服(纺织) 八、冶铸(铸造) 十四、五金(冶金) 三、彰施(服装染色) 九、舟车(船车) 十五、佳兵(兵器) 四、粹精(粮食加工) 十、锤锻(锻造) 十六、丹青(朱墨) 五、作咸(制盐) 十一、燔石(烧炼矿石) 十七、曲糵(酒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