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269700

5.1 认识方程 课件(共25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40551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认识,方程,课件,25张,PPT,教版
  • cover
(课件网) 5.1.认识方程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 3.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 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2x+5=21 10x + 15(45-x)= 475 x(x+25)= 5850 请大家观察这4个表示量相等的式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由不同的代数式来表示相等的量。 知识点 1 方程(概念) 方程 知识点 1 方程(概念) 方程 提问:方程有什么特点? 提问: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1)方程中一定含有未知数 (2)方程一定是等式 等量关系 小试牛刀 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哪些不是? √ √ × √ × × 请观察3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 这3个方程与下面的2个方程有什么不同点? 只含有1个未知数 未知数次数不是1 代数式不是整式 知识点 2 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只含有1个未知数 未知数次数是1 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 把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 在方程中 其中一元一次方程有 ①④ 一元二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分式方程 解: -1 -1 ÷2 ÷2 知识点 3 方程的解 / 解方程 方程的根 求 方程的解的过程 叫做 解方程 方程的解 解方程 你能求出满足方程2x+1=3的未知数x的值吗? 知识点 4 检验方程的解 课本P137 随堂练习 解: 将x=2代入方程左、右两边 左边 = 3×2+(10-2) = 6+8 = 14 右边 = 20 左边≠右边 ∴x=2不是方程3x+(10-x)=20的解 将方程的解代入方程左右两边 左边=右边,则是方程的解 左边≠右边,则不是方程的解 学习单 题4 这些式子都是用不同的代数式表示相等的量。 含有未知数的表示量相等的等式称为方程 归纳总结 诚信做人 踏实做事 归纳总结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x + 675 = 475 探究1:在班级秋游活动中,全体学生和老师共购买了 45 张门票,学生票每张 10 元,成人票每张 15 元,总票款为 475 元。你知道学生和老师的人数分别是多少吗?购买学生票和成人票的票款分别是多少? 合作探究 (1)这个问题涉及哪些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2)如果设学生人数为 x,那么总票款可以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为 。 10x + 15(45 - x) 老师人数 + 学生人数 = 总人数 (3)你能得到怎样的表示量相等的式子? 学生票款 + 成人票款 = 总票款 10x + 15(45 - x) = 475 + = 总票款 ↓ 学生票价×学生人数 ↓ 成人票价×老师人数 问题1: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 5850 m2,长比宽多 25 m。 (1)这个情境涉及哪些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2)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 x m,那么操场的面积可以用含 x 的代数式表为 。 (3)你能得到怎样的表示量相等的式子? 自主思考 长×宽 = 长方形面积 长 - 宽 = 25 x(x + 25) x(x + 25) = 5850 问题2:甲、乙两地相距 22 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 到乙地,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走 1 km,因此提前 12 min 到达乙地。 (1)这个情境涉及哪些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2)如果设张叔叔原计划每小时走 x km,那么他比原计划提前的时间可以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为 。 (3)你能得到怎样的表示量相等的式子? 速度×时间 = 路程 计划时间 - 实际时间 = 12 实际速度 - 计划速度 = 1 km/h 解:设小彬今年x岁,依题意,得: 2x-5=21. 问题3 问题2:甲、乙两地相距22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km,因此提前12min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 解: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x km,依题意,得: 问题4: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930人,与2010年第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