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罗斯福新政 第13课 富兰克林·罗斯福 有人说:林肯拯救了美国, 而他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 学习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从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历史解释)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内容起到的作用。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唯物史观 史空观念) 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源。(唯物史观) 4.通过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理解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认识到改革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罗斯福的事迹,感受他为国担当的勇气与创新精神,涵养家国情怀素养。(家国情怀) 1924年———192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了69%,1928年美国的生产总值超过了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1929年工业生产总值达694.17亿美元,占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 ———柯立芝繁荣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 ?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一、为何走向新政?———经济大危机(1929—1933) 请结合P20正文第一段回答:材料反映美国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 已进入美国寻常百姓家 一、为何走向新政?———经济大危机(1929—1933) 世界最高水准的生活 美国方式独一无二 师生展评 生产 消费 矛 盾 > 工业产品增长迅速 贫富差距过大, 购买力严重不足 工厂生产 产品增长 非农业工人 工资增长 农业工人 工资增长 10 20 30 40 50 60 0 (%) 55% 2% 0.8% 材料: 当时的资本家以赚钱为目的,什么行业赚钱就投资什么行业,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厂中生产率增长55%,而工人的工资增长仅为2%。 生产“过剩”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归纳经济大危机的原因,表现,特点?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家 盲目扩大生产 工人工资 水平低 生产 消费 生产“过剩” 商品数量猛增 消费能力低 大于 经济危机爆发 生产过剩 产品积压 企业停产 工人失业 提取存款 抛售股票 银行倒闭,股市暴跌 (金融危机)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40 90 140 190 240 290 340 (年) (道琼斯) 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 股市行情急转直下。 1929年10月24日 崩盘 “黑色星期四”———开始标志 1929.10.24 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 阅读材料,分析1929—1933经济大危机特点 材 料 读 研 材料一 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几个月,最多不过两年,而本次经济大危机从1929年持续到1933年,长达4年之久。 材料二 受危机波及到的范围从金融业迅速波及到几乎所有部门;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三 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3000多万,上万家银行倒闭。其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涉及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特别长 破坏性特别大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原因: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2.起止时间: 3.范围: 4.特点: 生产过剩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从美国开始,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933年 ①持续时间特别长②涉及范围特别广③破坏性特别大 经 济 大 危 机 的 影 响 是 什 么 ? 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纽约工人大游行 美国穷人居住的“胡佛小屋” 艰难求职 ②激化社会矛盾, 引发政治危机 德国希特勒上台 日本扩军备战 ③德日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威胁世界和平 ①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国家)却是“风景那边独好”。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社会管理模式,人们称之为计划经济。 ———《大国崛起》 (1)“那边”指?当时“那边”正在干什么? 苏联;按五年计划进行经济建设 (2)“风景独好”对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