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现在支付都通过哪些方式? 它们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样的便利? 商业模式与贸易格局的变迁 现代的商业贸易 学习目标: 1.学习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认识20世界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从时空观念出发了解20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通过史料实证对比不同社会制度下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格局的变迁 (一)资本主义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1)时间:20世纪初。 (2)表现: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根本原因) (3)结果: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项目 英 法 美 德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4 2 3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1 2 1870-1914年工业增速(倍速) 1.3 1.9 8.1 4.6 项目 英 法 美 德 面积 (万平方千米) 3350 1060 30 290 位次 1 2 5 4 英法美德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 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 一战前英法美德四国殖民地所占面积与位次 (一)资本主义世界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1)特点: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犹存。 (2)结果: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3)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受重创;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经济危机。危机于1929年10月肇源于美国,迅速波及到严重依赖美国资本的德国,又很快殃及严重依赖世界市场的英国,接着蔓延到全世界大部分国家。这场危机有三个特点。首先,持续的时间特别长。……其次,发生的范围特别广。……第三,破坏性特别大。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措 施 金融 恢复银行信用; 工业 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防止生产过剩;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蓝鹰运动 农业 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农业调节法》 社会 福利 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社会保障法》 社会 立法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 特点 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实质 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知识回顾】罗斯福新政内容 (一)资本主义世界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条件: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②现代科技的进步。 (2)结果:①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②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生机,极大提高了各部门的生产效率。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50—60年代:黄金时期 70年代:经济“滞胀” 80年代:缓慢复苏 90年代:持续增长 再次衰退 市场调节 宏观调控 (一)资本主义世界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局限: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波及范围更大。 (二)社会主义世界 1.苏联: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937年 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22年 苏联成立 1991年 苏联解体 1953年 1989年 东欧剧变 1921年 1928年 1964年 1985年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 改革 勃列日涅夫 改革 戈尔巴乔夫 改革 追随理想的政策 面对现实的退却 回归理想的实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