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42993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 2.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0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906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师大,2024,七年级,下册,2.2.2,探索
  • cover
2.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二课时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二、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并得到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初步具有了利用角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直线位置关系的意识,认识了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为本节课的继续探究打下基础,因此本课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使其成为上节课探究的延续,较好的完成本单元的学习。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通过观察、画图、操作、折纸等活动,认识到了探索直线平行的必要性及基本方法,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同时在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参与、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学会识别由“三线八角”构成的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掌握利用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判别直线平行的结论,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在参与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难点:识别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讲练结合 五、媒体与资源选择 1.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与小组交流相结合. 2.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铅笔、直尺、练习本. 六、课堂教学创新点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结论,问题解决,巩固新知,拓展提升,小结思考,布置作业等。本节课的内容都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并且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讨论并解决问题,对结论进行归纳总结。 七、课程思政元素体现及切入点 通过本节课选取得实际问题,中国高速公路修路的问题中的背景展示,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是世界第一,让学生体会祖国的强大。并通过高速公路引出我国高铁的强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最后引用我国数学家华罗庚的话对学生激励,让学生了解更多我国的数学大家。 八、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共设计了五个环节: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大胆探究,各抒己见、及时巩固,深化提高、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一)第一环节: 情境问题 前两节我们学行线,放眼身边便随处可见平行线的影子,门窗的边框,交通标识线,跑道,火车的铁轨等,平行保持相对稳定,才能走远,平行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井井有条,所以我们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非常必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课题)上课节我们学习了一种能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是什么方法? 问题1:小明有一块小画板,他想知道它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你有什么办法? (可以画一条直线,测量同位角的大小,满足同位角相等,我们就能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问题2:老师这有一块黑板,但是黑板中的这条线没法延伸时,有没有同位角?那么我们不能用同位角的数量关系判断直线是否平行时,怎么办?那我们还能利用哪些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直线是否平行?(同学们可以打开课本47页,图2-15动手操作,量一量,看看有什么办法。) (二)第二环节 探究新知 1.通过以下问题带领学生在复习“三线八角”基本图形和同位角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问题1:写出图中的所有同位角,并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什么样的角是同位角 (引导学生从角与截线与被截线的位置关系的角度来描述同位角。) 问题2:图中∠3与∠4,∠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