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第一章 本章所需课时数 12课时 课标要求 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带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4.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5.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6.能推导乘法公式:(a+b)(a-b)=a2-b2,(a±b)2=a2±2ab+b2。 教材分析 为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需要首先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以及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即前3节的内容。在探究整式乘法法则(包括乘法公式)的过程中,即第4~6节中,教科书特别注重借助几何图形理解法则,同时进一步强调代数式运算在解决“具有一般性”的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本章第7节,整式的除法运算是用整式乘法的“逆运算”引入的。本章只涉及整式厨艺单项式结果仍为整式的除法。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整式的乘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式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整式乘、除运算的算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除运算(整式的除法只要求到整式除以单项式且结果是整式)。 3.进一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于1的正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能用生活中的实例体会这些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4.能推导乘法公式:(a+b)(a-b)=a2-b2,(a±b)2=a2±2ab+b2,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发展几何直观。 5.进一步学习用类比、归纳、转化等方法进行思考与运算,发展运算能力,并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意识。 6.在整式乘、除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勇于探索、质疑及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和整式的乘法。 教学难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 教与学建议 1.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字母运算,教学中应充分类比数的运算,使学生经历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2.重视将代数推理与几何直观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 3.注重对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以及对算理的理解,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 4.注意在代数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注重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但又要避免繁杂的运算。 章节课时分配 1 幂的乘除 4课时 2整式的乘法 3课时 3 乘法公式 2课时 4 整式的除法 1课时 回顾与思考 2课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第五章 本章所需课时数 7课时 课标要求 1.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3.给定对称轴,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点、线段、直线、三角形等)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4.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 5.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等于60°,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或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