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359941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数据分析23.2中位数和众数第2课时 课件(共33张PPT)+教案

日期:2025-11-1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17072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众数,PPT,33张,课件,2课时,教版
    23.2 中位数和众数 课题 第2课时 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内容 课本P16-1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知道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 3.通过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计算,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 难点: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想一想:(1)什么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征是什么? 预设答案:(1)平均数: 中位数:中间的一个数,或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 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平均数是最常用的指标,它表示“一般水平”;中位数表示“中等水平”;众数表示“多数水平”.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 通过复习旧知衔接新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探究】 问题1 某公司销售部统计了14名销售人员6月份销售某商品的数量,结果如下表: (1)分别求销售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预设答案:平均数为, 中位数为,众数为500. (2)公司在制定销售人员月销量定额时,有以下三种观点,你认为哪种观点更合理一些? 观点一:平均数是数据的代表值,应该用平均数作为销量定额. 观点二:只有两人的销量超过平均数,应该用中位数作为销量定额. 观点三:众数出现的次数最多,应该用众数作为销量定额. 预设答案:取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方法,因为方法不同,所以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不同,不同的方法没有对错之分,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实际背景的方法要更好一些,在上面的14个销量数据中,有较大的两个数据,它们会导致平均数偏大,因此,用中位数或众数要比用平均数更客观一些.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后先求出销售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再分组讨论(2)中的观点,,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最后总结展示结论. 【谈一谈】 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各有哪些优缺点? 预设答案:①平均数的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②众数是当一组数据中某一数据重复出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③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不易受极端值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的数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答案,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并板书总结. 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区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为选择合适的量刻画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打下基础,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得出结论. 明确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优缺点. 3.学以致用,应用新知 考点1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 例1 某企业50名职工的月工资分为5个档次,分布情况如下表: (1)求月工资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企业经理关心哪个数?普通职工关心哪个数? 解:(1)月工资的平均数为 . 50个数由小到大排列,最中间的两个数均为3 500,所以中位数为3 500. (2)企业经理关心平均工资,知道平均工资就知道了工资总额. 普通职工关心中位数,知道了中位数,就知道自己工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