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讲述互联网的故事》教学设计 课题 讲述互联网的故事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七年级上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通过案例分析与小组研讨,体会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能辨别网络信息真伪,主动筛选权威资源,避免信息过载。计算思维:感受互联网的价值,制作数字科普手册第三篇章,掌握问题拆解方法,利用工具逻辑协作。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互联网工具或平台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小组协作,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设计数字化方案。信息社会责任:理解隐私保护,遵守网络道德,用互联网传递正能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互联网对学习、交流、购物、娱乐四大领域带来的新旧方式对比(如作业帮/B站替代图书馆/CD机),理解其深刻变革。帮助学生辩证分析线上媒体(传播快、互动强)与线下媒体(权威深、护视力)的优缺点,认识信息过载与谣言风险。指导学生运用官网优先、精准关键词搜索及识别可疑信息(如“免费送皮肤”)等方法科学获取和利用网络资源。 教学难点 将抖音算法机制(记录偏好、试探推送)及“信息茧房”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学生可理解的具体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克服代际体验障碍,真切理解互联网普及前(如跑图书馆查资料、写信耗时)的非数字化生活困境。引导学生从“双闪车队”案例中深度剖析互联网连接资源、放大善意、组织行动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内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本课要点《走进互联网》数字科普手册的前两个篇章已制作完成。未来,互联网上又会产生哪些新媒体、新社交、新资源?会对生活产生哪些影响?让我们一起制作最后一个篇章———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与价值。互联网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实在是太有帮助了!确实。让我们仔细想一想互联网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和影响呢?以前没有网络时怎么查资料?在互联网普及前,人们遇到难题只能去图书馆翻阅纸质书籍资料,或者询问老师长辈,过程非常耗时费力,不像现在用作业帮拍照就能立刻得到解析。永不闭馆的知识仓库曾经购买一本稀缺教辅书,常需跑遍全市书店仍可能失望而归。现在,通过淘宝或当当网输入书名,不仅能轻松比价下单,还能享受次日送达服务,海量书籍尽在指尖,资源获取再无地域限制。播放视频《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研究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媒体形式(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并预测其对生活的影响。学生对比互联网普及前后的信息获取方式,制作图表展示差异。邀请长辈分享过去没有互联网时查找资料的经历,学生进行总结并交流。观看视频。 引导学生思考技术进步对媒体的发展及其潜在影响。通过收集对比让学生了解互联网在信息获取上的便利性和高效性。通过代际交流,帮助学生理解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了解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一、写一写请你思考以下几方面的关于互联网的应用,再通过搜索、询问及有证据的推测,了解互联网普及前的情形。分析互联网普及前后,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有哪些差异,填写下表。对比维度互联网普及前 (2000年前)互联网普及后 (2010年后)学习途径1. 纸质教材+课堂笔记为主 2. 查资料需去图书馆 3. 课外辅导依赖线下补习班1. 电子教材+在线笔记(如石墨文档) 2. 百度/作业帮秒搜难题解析 3. 哔哩哔哩看免费课程+腾讯课堂直播课远程交流1. 固定电话约定时间通话 2. 手写信件(耗时3-7天) 3. 班级事务靠线下通知1. 微信/QQ实时群聊(班级群) 2. 钉钉已读通知功能 3. 共享文档协作(如收集信息)购物方式1. 实体店现金购买文具/书籍 2. 教辅书选择受书店库存限制 3. 二手书交易依赖校园跳蚤市场1. 淘宝/拼多多网购教辅书(比价功能) 2. 当当网次日达教材 3. 闲鱼APP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