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搭建小型局域网》教学设计 课题 搭建小型局域网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七年级上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理解网络设备的物理形态与功能,通过观察网卡指示灯状态判断网络连通性,形成初步的物理网络连接感知能力。计算思维:通过对比不同连接方式的优劣,理解并选择高效的星型拓扑结构;分析交换机基于MAC地址的数据转发机制,体会抽象与自动化思想。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根据教室实际设备数量,设计并绘制星型网络拓扑图,计算所需网线及交换机端口数,动手搭建小型局域网并验证连通性。信息社会责任:认识到MAC地址的唯一性及其作为网络身份标识的重要性,理解伪造MAC地址的危害,初步形成安全、规范使用网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清晰识别网卡、网线、交换机的物理形态,准确描述其各自在网络连接中的基础功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星型拓扑的优势,并能根据设备数量设计星型拓扑图,动手搭建小型局域网。学生能明确MAC地址是网卡的唯一物理标识,理解其在交换机数据精准转发中的关键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交换机如何自动学习MAC地址表,并依据该表进行高效、精准的数据端口转发这一动态过程的理解存在困难。学生对MAC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全球唯一分配机制及其作为网络底层“身份证”的不可替代性理解易流于表面。学生在将物理空间布局转化为逻辑拓扑图,并准确计算所需设备时,容易产生疏漏或逻辑不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本课要点信息科技教室计划配备计算机、服务器、网络打印机、智能音箱等多种设备,为实现不同设备间的信息交流以及资源共享,需要组建网络进行连接这就离不开网络设备的支持。本节课,我们将实现四台计算机相互连接,在此过程中认识常见的网络设备,了解它们的功能,并制作《信息科技教室的网络建设方案》第一部分--搭建小型局域网。电脑后面插网线的那个方口叫什么?那是网卡接口。插上网线,旁边的灯亮了就表示连通了。好多电脑要联网,一根根连太乱了,怎么办?用交换机!所有电脑都单独接它,线不乱,传信息也快。两台电脑用一根网线直连就能通信。但几十台呢?如果每两台都单独连线,教室将布满“蜘蛛网”,混乱且难查故障。有没有办法让所有电脑只用一根线连到一个“中心点”,就能互相通信,布线清晰又易管理?这就是关键:如何高效连接多台电脑。播放视频《三分钟带你了解家庭网络的搭建步骤和原理》。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展示并解释如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和教师解释,学习网卡在电脑和网络中的功能和重要性。观看视频 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和区分不同网络设备的基本功能和外观。增强学生对电脑硬件和网络组成部分的理解,特别是如何通过网卡实现网络通信。了解组网的基本方法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一、探索我们先从连接两台计算机开始,再到多台计算机互连,看看需要哪些网络设备吧。我们先从连接两台计算机开始,再到多台计算机互连,看看需要哪些网络设备吧。当电脑数量变多时,单靠网线直接连接就不方便了。两台计算机互连两台各自独立工作的计算机,如果想互相发送消息,需要做两件事。把它们连接起来:你知道用什么连接吗?对,就是用网线(像电话线一样的东西)。装上“收发器”:每台电脑里都需要一个专门的硬件设备,负责发送和接收通过网线传来的数据。网线是什么?网线就像电脑连接网络的“电话线”,专门用来在电脑和网络设备(比如路由器)之间传递消息(数据)。数据怎么传输?电脑里的信息会变成电信号,沿着这些铜线“跑”。注意: 电信号跑远了会变弱,所以一根网线的有效距离一般不超过100米。最常见的网线:双绞线它里面有4组(8根)细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