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19009

【新课预习衔接】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统编版(2019)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725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必修,选择性,历史,学期,高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 香坊区校级期末)唐朝规定,一个官吏必须有地方行政官的经历,才能到中央担任监察官吏。宋朝规定,凡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这些规定表明监察官员(  ) A.权责范围的拓展 B.地位的不断提高 C.实际能力要求高 D.权力得到了保障 2.(2024 江西期末)南京政府的国文考试(尤其是其中的论文考试)以经义为主,而且不得以白话作答。1936年高等考试的国文试题为:“德当其位,能当其官,禄当其功议。”除国文外,其他还涉及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试题也是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并重。这表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 A.文官制度更具开放性和平等性 B.文官考试制度进步与保守并存 C.旧制度严重制约社会观念变革 D.继承吸收了中西考试制度精华 3.(2024 重庆期末)1883年,《美国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这些规定(  ) A.解决了政治腐败问题 B.确保了行政效率提升 C.提升了国家治理水平 D.实现了政府工作稳定 4.(2024 重庆期末)1929年10月,民国政府公布的《公务员任用条例》规定,考试合格人员取得一定任职资格后,由铨叙部分发或分派至各机关。分发是将过去曾有一定任职资历的公务员安排至有关机关任用;分派则是将无曾任经历或曾任经历年资不足人员送至有关机关学习。据此可推断民国政府的官员任用(  ) A.保证优秀人才集聚 B.形成完备官僚体系 C.有效提升行政水平 D.制度构建趋向规范 5.(2024 昭通期末)明清两朝时期,中国的读书人若以秀才计,大部分时间不下五十万,如果把童生也算在内的话,则以百万计;他们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有所成就外,多数人成为在各地基层生活的知识分子。这说明科举制(  ) A.阻碍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B.未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C.有利于文化在民间的传播 D.束缚了广大士人的思想 6.(2024 吉林期末)英国首相撒切尔认为:“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据此可知,文官制度(  ) A.规范了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 B.导致政府交替中管理的脱节 C.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D.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7.(2024 海淀区期末)1901年1月29日清廷发布改革上谕,提出“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非西政之本源也”,要求高级官员“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各举所知,各抒己见”,朝廷“斟酌尽善”后,“切实施行”。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清朝政府下诏实行维新变法 B.超越了洋务运动学西方的领域 C.允许官员和民间上书言国是 D.导致了立宪派和旧官僚的分化 8.(2024 广州期末)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世官制度 B.察举制度 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 9.(2024 西安期末)英国的高级文官服务的年限越长,他们的影响也就越大,有时甚至具有决定性的发言权。正是这种现象使文官成为国家机器重要的一部分,成了“永不更迭的幕后政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高级文官作为政务官参与内阁 B.高级文官决定国家的内外政策 C.政党政治被少部分文官所操纵 D.文官制度确保政府政策延续性 1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