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探索互联网传输》教学设计 课题 探索互联网传输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七年级上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通过观察网课卡顿、火箭运输等生活实例,理解网络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与影响因素(如延迟、路径选择),形成对信息流动方式的初步感知。计算思维:运用分解(拆包)、模式概括(三种交换方式对比)、抽象(路由决策)和算法设计(模拟传输)的思想,分析并模拟解决网络数据传输中的问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模拟数据传递、设计网络方案(如教室Wi-Fi搭建)的实践活动中,掌握基本工具操作,尝试优化方案,提升动手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信息社会责任:在规划和搭建网络(如家庭网络)时,理解并实践设置强密码、选择安全协议(WPA3)等保护个人数据和网络安全的基本措施。 教学重点 掌握三种数据交换方式(专线、存储转发、分组交换)的核心特点、运作过程及其优缺点的对比。理解分组交换技术中数据拆包、独立传输(路径可选)、按序重组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互联网中的核心应用。认识路由器在网络中的核心作用,即依据目标地址和网络状况动态选择数据包传输路径的机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清晰区分“虚拟电路”(路径固定但非物理独占)与“物理专线”(独占通道)这两种不同层次的连接概念。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路由器在进行路径选择时需动态综合考量多种复杂因素(如路径长度、当前拥塞)的决策过程。理解分组交换中数据包乱序到达的现象及其接收端重组机制的必要性,协调路径灵活性与顺序保障的矛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本课要点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之后,就能接收和发送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简单的文本,也可以是图片、音频、视频等。但对计算机来说,这些信息都是由0和1组成的数据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数据是如何通过互联网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的呢 本节课我们将研究互联网中数据传输的过程,通过实验模拟数据传输过程并撰写《互联网数据传输分析报告》。为什么网课视频有时会卡一下,然后又突然快进播放?因为部分数据小包在路上“堵车”迟到了,等它们到齐后,播放器就加速补上画面,这就是网络延迟和分组传输的特点。家里那个闪着灯的路由器,它最核心的工作是什么?它像个聪明的“快递调度员”,查看数据包上的地址,并实时选择最快、最不堵的路径把它们送出去,这叫路径选择。网课卡顿背后的“交通堵塞”大家上网课时,有没有遇到过视频突然卡住,过几秒又“唰”地快进播放的情况?这可不是简单的网络“不好”,背后是数据包在复杂的网络“高速公路”上迷路、拥堵或迟到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当一回“网络交通警察”,看看数据包是怎么跑的,路是怎么选的,解决这些“堵车”问题!播放视频《数据交换的三种方式》。 学生分成几组,使用彩色纸条(代表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接力赛,模拟数据在互联网中从一点到另一点的传输过程。在电脑上实时观看网络视频,并使用网络速度测试工具记录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网络速度变化。通过快速问答比赛,学生需要回答问题后快速将答案“传送”到教室的另一端。分组讨论网络拥堵的可能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之后分享和评估各组的想法。观看视频 通过物理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据传输的基本概念及其速度和效率问题。通过实际操作中的观察帮助学生理解网络速度波动对网络视频播放的实际影响。通过快速问答比赛,学生需要回答问题后快速将答案“传送”到教室的另一端。促进学生合作、探索和分享,同时激发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了解数据交换方式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一、探索计算机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主要问题:第一,数据在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