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21.4二次函数的应用之拱桥问题 教学对象:九年级 课时: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在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运用二次函数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建立不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不同的二次函数模型,灵活运用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既注重了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观察图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能结合实际图形将问题灵活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的过程,体会建模的数学思想及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 3: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价值,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知识和能力,但由于函数问题比较抽象,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 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利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模型 五、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 问题情境式:从生活中的抛物线形展开,按照从具体实物到物体的运动路径层层推进。注重创设相关知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启发式引导式:从提出问题开始,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和探究中拓展学生的思路。 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和创造性,以达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标。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五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环节二:合作探究,归纳建模。 环节三:综合应用,拓展提升。 环节四:归纳总结,达标测评。 具体如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播放视频: 巨大的抛物线(选自电影《2012》) 2生活中的抛物线 宏伟的桥梁、美丽的喷泉、运动员投篮时投出去的篮球…… 看视频,感受生活中的抛物线 兴趣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动机,所以本环节在设计以生活中的抛物线形为出发点,联系实际学数学,学生就会感到很熟悉,对本节课的内容充满了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储备了情感。 环节二:合作探究、归纳建模。 例题 2022年夏,中央公园预建一个自动灌溉设备,如下图。此灌溉设备的喷头B高出地面1.25m,喷出的抛物线形水流在与喷头底部A的距离为1m处达到最大高度2.25m. (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求出该抛物线形水流对应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水流的落地点C到点A的距离是多少米。 (实物图)(几何图形) 关于问题(1): 教师拍摄学生的书写过程,并请学生解释各种建系方式的思考过程和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关于问题(2):解决实际问题: 即水流的落地点C到点A的距离是多少米。 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各种不同建系方法,讨论解决抛物线型 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2)把实际问题中的长度转化为点的坐标; (3)合理设出函数解析式; (4)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 (5)根据求得的解析式进一步分析、判断并进行有关的计算. 环节三:综合应用,拓展提升 巩固练习:1、如图(图形见课件),隧道的截面由抛物线和长方形构成,长方形OABC的长是12m,宽是4m,按照图中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抛物线可以用 表示 请写出该抛物线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2)一辆货运汽车载一长方体集装箱后高为6m,宽为4m,如果隧道内设双向行车道,那么这辆货车能否安全通过? 环节四:归纳总结,达标测评。 归纳总结: 达标测评 如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