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班级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素 养 目 标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时间、特点、重大成就: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等方面的发明成就。(时空观念) 2.通过材料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意识。(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教学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 教学难点 垄断组织及垄断组织形成的影响 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 多媒体课件,预习第5课 教学内容、过程及方法 二度创作 一、导入新课 有些同学觉得在家最悲催的事情就是停电,在学校最开心的事情也是停电。电在我们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电是什么时候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的呢? 二、讲授新课 (一)电的应用 1、阅读教材,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1)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2)经济上: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3)自然科学: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教师讲述: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比如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19世纪40年代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奠定了无机化学的基础等。自然科学同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创造了条件。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第二次重大突破。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念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叫“电力革命”。 3、阅读材料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4、阅读教材,认识电力的发明过程。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可以产生电流。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人们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5、阅读教材,找出19世纪后半期与电力有关的内容。 教师讲述:到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还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6、电力作为一种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充足而廉价,使用方便和广泛,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清洁能源)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阅读教材,梳理内燃机的改进过程。 发明物时间国家发明人名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