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58016

5-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含答案解析)-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人教历史备课资源

日期:2025-09-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1009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同步,备课,历史,人教,必修,选择性
  • cover
(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夏商周时期以“贝”为流通货币,并将其称为“货贝”。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悄然在各诸侯国之间流行开来。秦朝将圆形方孔铜钱“半两”推行于全国。这些变化反映了(  ) A.冶铁技术的进步   B.经济发展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改变   D.国家统一的要求 2.五铢钱自汉武帝推行以来长期使用,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曾下达法令“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买”。但魏明帝时又重新铸造五铢钱发行,史载“至晋用之,不闻有所改创”。五铢钱的存废(  ) A.缘于货币制度的惯性   B.体现长期战乱的危害 C.促成世家大族的兴起   D.反映商品经济的变化 3.史书记载:唐朝中后期,“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这主要表明当时(  ) A.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B.赋税制度亟须改革 C.租庸调制正常运行   D.人地矛盾逐渐尖锐 4.北宋时期,交子上除了有主要图案外,还有多个小圆形或方形印章,分别代表发行机构、年号、面值、编号等信息。这些印章都是由专门负责管理交子事务的机构使用专用油墨盖章,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更换新款式。交子制作中的这些精心设计主要意图是(  ) A.扩大纸币的适用范围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C.提高纸币的防伪功能   D.保障纸币的美观耐用 5.元代纸币流通广泛,一度成为丝路贸易的“硬通货”。《元史》记载,至元二十二年,忽必烈“遣马速忽、阿里赍钞千锭往马八图(国)求奇宝”。这表明当时(  ) A.纸币国际化提升元朝影响力   B.海上贸易通道遭遇严重的阻碍 C.纺织业获得广阔的海外市场   D.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十分繁荣 6.在明统治前期的正统元年(1436年),朝廷下令,将南方若干省份的部分税粮改为折银征收,共计折银百万余两,押运至京师充俸,称为“金花银”。明朝采取这一政策的背景是(  ) A.民间自发地以白银为货币   B.张居正改革推行一条鞭法 C.票号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   D.官府加派饷银与后金作战 7.雍正即位后继续进行赋役制度改革,从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摊丁入亩”,并逐步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允许农民和手工业者自由迁徙以出卖劳动力。这一改革(  ) A.废除了户籍管理制度   B.助推了商品经济发展 C.摈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D.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 8.1861年以后,清政府的关税征收主要由户部、工部管理的常关和总税务司控制的洋关组成。1901年《辛丑条约》后,列强以常关税抵还赔款,规定洋关口岸五十里以内的常关划归税务司管理。晚清关税征收制度变化的结果是(  ) 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清政府彻底地失去了税收的管理权 C.商业税成为清政府主要收入来源 D.列强进一步加强对中国财政的控制 9.下图为国民政府某时期的进口货物税率变化统计图。这表明当时(  ) A.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B.国民党政府的币制改革取得成效 C.列强扩大商品输出以抢占国内市场 D.关税自主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10.外国银元自明中期开始流入,鸦片战争后大量充斥我国市场。外国银元一圆仅合我国银两的七钱二分,且含银量更低,但在市场上经常按1∶1与我国银两等价流通。民国三年,以大总统教令形式颁布《国币条例》,随后铸造的“袁大头”制作精良,标准和成色与外国银元相同,且数量充足,很快被市场所接受,流通顺畅。据此可知,“袁大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