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58321

01-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知识点课件+分层作业-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备课资源

日期:2025-09-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1896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食物,高中,备课,必修,选择性,教材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北京周口店的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A.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B.会种植庄稼 C.已经饲养家畜 D.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2.某学者指出:约1万年前,近东的人类首先开始种植小麦和大麦等谷物,中美洲人率先开始种植玉米和豆子等主食,而中国人则是培育稻米的先驱。这表明(  ) A.世界农耕起源多元 B.世界农业最早起源于近东 C.古代亚洲农业发达 D.古代农业生产具有封闭性 3.下面两幅图片为河姆渡遗址中出土文物的图像。这些文物可以佐证,河姆渡人(  )    A.以采集食物谋生 B.居住形式以穴居为主 C.已过上定居生活 D.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 4.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不再只是狩猎者或采集者,而是能够居住在特定的地区,建立村落、城市和国家等。这主要说明,农业的出现和发展(  ) A.初步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B.引起人类社会组织的变革 C.改变了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 D.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5.考古发现,良渚古城周边存在大规模水利系统,河道、灌水孔、排水槽,规划有致;存在众多宽大田埂,蔓延近8万平方米。古城核心区域内还发现了约20万千克的稻谷堆积。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 A.水利技术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 B.农业生产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 C.国家动员和组织建设能力增强 D.农业技术精耕细作的特征初显 6.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是距今8000多年前的原始村落遗址,这里发掘出房址170余座、窖穴400余座,出土了大量的精制石器、陶器、玉器、蚌器等,还有大量的猪、鹿等动物骨骼。由此可知,当时这一地区(  ) A.以渔猎生活为主   B.社会分工出现 C.处于旧石器时代   D.早期国家形成 题组二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7.公元前5千纪上半期,下埃及出现了农业聚落,后来上埃及逐渐采用农耕生产方式,社会快速发展,阶级分化急速推进,进而很快建立起国家。据此可得出的结论为(  ) A.古埃及人率先掌握农耕技术 B.地理环境差异影响生产关系 C.农业发展是国家创建的条件 D.农业进步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8.秦朝时,设有不同级别的田官。各级田官不仅要过问何种庄稼应每亩播种多少种子,而且还得视土地的肥瘠不同,允许生产者有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种子多少的方便。田官的设置说明秦朝(  ) A.法律异常严苛   B.农业受到重视 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僚机构臃肿 9.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版文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关于农作物从耕耘到收获的全过程)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 A.两河流域人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B.楔形文字形成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 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D.古代巴比伦是当时农业最发达国家 10.下图为《赶集的古罗马农民》,是古罗马著名的浮雕,表现的是1世纪的古罗马农村场景。对这一浮雕作品解读正确的是(  ) 注:图中农民赶着牛,提着葡萄,背着猎物去赶集。 A.罗马帝国时期的农民生活 B.古罗马农民以种植葡萄为主 C.当时罗马制定了第一部成文法 D.罗马皇帝掌握政治和军事权力 11.据史书记载,一个古代玛雅农民使用石器、木器和骨器,就可以供给12口人充足的粮食;在盛产粮食的地区,一个玛雅农民劳动两个月就能生产出全家一年的食物以及须交纳的赋税和贡物。由此可推知 (  ) A.玛雅人农业经营规模较大 B.玛雅地区农耕条件优越 C.玛雅人农业商业化程度高 D.玛雅文明盛行精耕细作 题组三 生产关系的变化 12.在青海发现的距今4000多年的马厂类型墓葬中,石斧、石锛、石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