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77577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27课 个人信息防泄露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19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227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信息,义务教育,27课,教案,泄露,个人
  • cover
《个人信息防泄露》教案 学科 初中信息技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全一册 共1课时 教材 部编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部编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共同守护互联网》第27课。教学内容围绕个人信息保护,涵盖互联网应用与个人信息关系、泄露途径、保护方式及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挑战。这些内容贴合学生认知与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理解个人信息重要性,掌握防护技能,培养网络安全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信息技术基础和生活经验,但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认识较浅。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但在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上能力不足。学习中,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个人信息在互联网应用中的流动和泄露风险。教师可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信息意识 1. 能意识到个人信息在互联网应用中的重要性,主动关注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2. 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对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的敏感度。 计算思维 1. 学会分析个人信息在互联网应用中的流动情况,识别潜在的泄露途径。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个人信息保护策略。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1.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设置强密码、应对手机遗失等个人信息保护技能。 2. 尝试运用数字化工具,探索更多个人信息保护的方法。 信息社会责任 1. 了解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关注网络安全动态,增强社会责任感。 2. 能够向他人宣传个人信息保护知识,共同维护网络安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个人信息泄露的常见途径,如免费无线路由器、共享原图照片、扫描二维码等。 2. 掌握保护个人信息的基本方法,包括设置强密码、不使用盗版软件、关闭自动联网功能等。 3. 理解国家、企业和个人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难点 1. 分析互联网应用中个人信息的复杂流动情况,理解其中的安全风险。 2. 认识人工智能对个人信息保护造成的新困扰,如数据不当使用、个人偏好泄露等。 3. 能够将所学的个人信息保护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信息安全习惯。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组合作法、示范讲解法 教具准备 具备上网条件的信息科技实验室、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播放视频并提问 (1) 播放一段关于个人信息泄露导致严重后果的视频,如某人因个人信息泄露遭遇诈骗,损失大量钱财。 (2) 视频播放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3) 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吗?” (4) 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5)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要点评,肯定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6) 强调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个人信息防泄露。 (7)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8) 提醒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关注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1. 观看视频,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 积极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个人信息泄露情况。 3. 倾听其他同学的分享,从中获取启发。 4.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参与度: 思考深度: 表达清晰度: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和提问,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意识到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分享经历,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新课教学 - 学习活动1 回顾知识并判断 (1) 提出关于密码设置和抵御恶意软件的问题,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知识。 (2) 展示密码设置的相关选项,如“防止自己忘记密码,把密码记在本子上”“即便是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让他(她)知道自己的密码”等,让学生判断做法是否正确。 (3) 对于每个选项,引导学生说明判断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