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生态建设好》教案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册别 七年级全一册 共1课时 教材 部编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部编版七年级信息科技教材第六单元内容,聚焦网络生态建设。教材围绕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水军等现象展开,介绍应对措施及“清朗”等专项行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网络观念,提升网络安全意识。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了解网络带来的便利与安全挑战,但对网络生态问题认识不深。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具备一定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然而,在复杂网络环境中,缺乏辨别和应对不良信息的经验与方法,需引导其正确参与网络生活。 课时教学目标 信息意识 1. 了解人工智能对信息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自主动手解决问题、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 2. 认识网络生态问题的多样性,提高对网络信息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计算思维 1.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人工智能,学会根据学习与生活需要,合理选用人工智能。 2. 比较使用人工智能和不使用人工智能处理同类问题效果的异同,培养逻辑分析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1. 在创新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原始创新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尝试利用数字化工具,探索解决网络生态问题的新方法。 信息社会责任 1. 遵循信息科技领域的伦理道德规范,明确科技活动中应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责任和行为准则。 2. 积极参与网络生态建设,传播正能量,抵制不良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水军等现象的特征。 2. 了解应对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水军的具体措施。 3. 知晓“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目的和意义。 难点 1. 深刻理解建设良好网络生态的意义。 2. 学会在实际网络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应对各种问题。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使其主动参与网络生态建设。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案例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 问题情境展示 (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计算机病毒传播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 (2) 详细讲解图片或视频中计算机病毒如何从一台计算机传播到整个网络,强调网络的关联性。 (3) 提出问题:“个人在维护互联网安全时所能发挥的作用有哪些?”引发学生思考。 (4)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初步想法,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5)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安全与每个人的关系,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6) 结合生活实例,说明网络安全问题可能给个人、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危害。 (7) 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网络生态建设好。 (8) 强调建设良好网络生态需要每个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1. 观察计算机病毒传播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2.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3.积极发表自己的初步想法。 4.倾听教师总结,明确本节课主题。 评价任务 观察认真度: 思考活跃度: 回答准确性: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计算机病毒传播过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意识到网络安全与个人息息相关,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活动 活动一:网络暴力与应对措施 概念讲解 (1) 教师详细解释网络暴力的定义,即通过语言、图像、视频等形式,在互联网中侮辱、诽谤、威胁、恐吓、人肉搜索其他人。 (2) 结合具体案例,如某明星遭受网络暴力的事件,分析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和危害。 (3) 引导学生讨论网络暴力对受害者个人、社会舆论环境和社会和谐安定的影响。 (4) 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网络暴力的严重性。 (5) 介绍相关部门为治理网络暴力采取的多种手段和措施,如出台《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 (6) 详细解读《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的主要内容,明确各主体责任。 (7) 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交流对网络暴力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