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77604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21课 移动互联新发展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29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227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义务教育,21课,教案,新发展,互联,移动
  • cover
《移动互联新发展》教案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全一册 共1课时 教材 部编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部编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相关内容。主要围绕移动互联网展开,介绍其发展历程和对信息传播的影响。能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感受技术创新对社会的推动,为适应数字化时代奠基。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熟悉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基本操作,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对移动互联网发展背后原理和对信息传播深层次影响理解不足。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突破理解难点。 课时教学目标 信息意识 1. 通过了解移动互联网发展历程和信息传播新特点,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敏感度。 2. 主动关注移动互联网领域新技术、新应用,积极适应信息时代变化。 计算思维 1. 在梳理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脉络和应用创新过程中,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分析技术与应用需求关系。 2. 培养计算思维中的归纳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1. 掌握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数字化学习能力。 2. 探索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创新应用,激发创新思维。 信息社会责任 1. 认识作为信息传播者的责任,树立正确信息传播观念。 2. 培养网络道德意识,尊重他人隐私,不传播不良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2. 了解各代移动通信技术(1G - 5G)的特点、应用场景和创新之处。 3. 理解技术进步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作用。 难点 1. 理解移动互联网对信息传播的创新影响。 2. 体会新媒体和自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特点和作用。 3. 树立正确的信息传播观念和网络道德意识。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讲解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可联网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引导思考 (1) 教师展示一些人们使用智能手机进行视频交流、分享风景等生活场景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移动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2)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智能手机可以做哪些事情?”引导学生回忆并回答,如与远方亲朋好友视频交流、旅途中分享风景等。 (3) 进一步提问:“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大家知道它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吗?它对信息传播又有哪些新影响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4) 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 (5) 强调移动互联网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其发展奥秘。 (6) 展示一些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图片,让学生对其发展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7) 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8)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1. 观看图片和视频,回忆自己使用智能手机的经历。 2.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产生好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4.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回答积极: 思考深入: 参与度高: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生活场景和提问,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思考,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新课教学 - 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发展 知识讲解 (1) 教师讲解移动互联网的概念,指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大量接入互联网,形成了日益普及的移动互联网。 (2) 介绍第一代移动通信网(1G),说明其主要提供语音业务,展示“大哥大”的图片,描述其昂贵、笨重、只能语音通话且通信质量差的特点,强调它代表着移动通信时代的到来。 (3) 讲解2G时代,说明人们不仅可以语音通话、收发短信,还能进行简单的网络操作,如浏览简单网站等。 (4) 重点介绍3G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