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89351

24.2解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 公式法) 教学设计(表格式)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1131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九年级,数学,教版,格式,24.2,教学设计
  • cover
24.2 解一元二次方程 课题 第2课时 公式法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内容 课本P40-42 教学目标 1.经历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加强推理技能的训练. 2.会用公式法解简单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3.会利用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4.会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 5.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用公式法解简单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用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难点:会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用配方法解方程:2x2+4x+1=0 解:移项,得:2x2+4x=-1,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2x=, 配方,得:x2+2x+12=+12;即:(x+1) 2=, 由此可得:x+1=±. ∴方程的两根为:x1=,x2=. 是否有更为简便的方法?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答案.师生共同复习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学生再次经历了配方法解方程的全过程,为本节课配方法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做好铺垫,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探究】 问题1 你能用配方法解方程 ax2+bx+c=0(a≠0)吗 (1)移项,得ax2+bxc, (2)方程中的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 (3)配方,得. 整理,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推导,并针对自己推导过程中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课件展示推导过程,有错误的学生及时改正. 思考:可以直接开平方吗? 当b2-4ac>0时,,得.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得 .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而. 所以方程没有实数根.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共同探究,规范书写过程. 【归纳】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我们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判别式.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定义: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的ax2+bx+c=0的两实数根可以用求出,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进行板书. 【例题】 例1 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x2+3x+2=0; (2)x2-4x+4=0; (3)2x2-4x+5=0 解:(1)a=1,b=3,c=2, ∵b2-4ac=32-4×1×2=1>0, ∴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a=1,b=-4,c=4, ∵b2-4ac=(-4 )2- 4×1×4=0, ∴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a=2,b=-4,c=5, ∵b2-4ac=(-4 )2-4×2×5= -24<0, ∴原方程没有实数根. 例2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4x2+x-3=0. (2)x2-2x-5=0. 解:(1)a=4,b=1,c=-3. ∵b2-4ac=12-4×4×(-3)=49>0, ∴ , 即:x1=,x2=-1. (2)a=1,b=-2,c=-5. ∵b2-4ac=(-2)2-4×1×(-5)=24>0, , 即: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完成,小组内交流答案,教师在巡视中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展示答案后教师点评规范解题过程. 思考: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归纳】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a,b,c的值; (2)求出b2-4ac的值,判断方程有无实数根; (3)若有实数根,代入求根公式x=求出方程的根.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归纳后课件展示. 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亲身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有利于求根公式的掌握,学生在发现问题、共同交流的过程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