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1 比例线段 课题 比例线段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内容 课本P58-61 教学目标 1.掌握比例线段、比例中项的概念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2.会求两条线段的比及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 3.知道黄金分割的意义及其中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线段的比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及求解. 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比例变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你能在下面图形中找出形状相同的图形吗? 教师活动:对于上面我们给出的几组图形,形状相同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活动:大小不同. 教师活动: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我们应该怎样得到呢? 学生活动:通过图形之间的放大或者缩小得到另一个图形. 教师活动:图形上相应的线段关系又如何呢? 学生活动:放大或缩小的同时图形上相应的线段也被放大或缩小. 教师活动:这样对于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我们可以用相应线段长度的比来描述图形的大小关系.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图片和图形,引发学生进行对比和思考,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开始愉快的一节课. 2.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1.线段的比 【观察与思考】 观察下图所示的三个长方形,你认为哪两个长方形的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 理由是什么 通过以上的观察思考,两个长方形的形状是否相同,与它们的长、宽比是否相等有关.为此,需要研究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 我们知道,选定一个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可以量出一条线段的长度,如果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a:b=m:n,或写成=. 注意: (1)和数的比一样,两条线段的比a:b中,a叫做比的前项,b叫做比的后项; (2)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其长度的比,它是一个数,它没有单位.比值总是正的; (3)两条线段的比是有顺序的; (4)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选的长度单位无关; (5)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如果单位不同,那么必须先化成同一单位,再求它们的比. 【探究】 图1 回答下列问题: (1)求线段AB,AD,EF,EH的长度. (2)分别计算,,,的值,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小组讨论第2小题,让小组代表发表本小组的见解. 学生活动:通过计算得到,. 教师活动:这样的线段有什么专有名称? 学生活动: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成比例线段. 教师活动:在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我们就把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由此可知AB,EF,AD,EH是成比例线段,AB,AD,EF,EH也是成比例线段. 注意:四条线段成比例与这四条线段的排列顺序有关. 2.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活动:如果线段a,b,c,d成比例,即,那么ad=bc 吗? 学生活动:由等式的基本性质,在两边同乘以bd,得ad=bc. 教师活动:反之,如果线段a,b,c,d满足ad=bc,那么这四条线段成比例吗? 学生活动:成比例. 由教师补充,由等积式得到比例式时要注意a,b,c,d都不等于0. 教师活动: 比例的基本性质:(1)如果,那么ad=bc; (2)如果ad=bc,那么(b,d≠0). 如果=,即b2=ac,那么b叫做a,c的比例中项. 【一起探究】 3.等比性质 (1)如果==,那么=_____. (2)如果==,那么=成立吗? (3)如果==…=(b+d+…+n≠0),那么=成立吗? 探究得: 事实上若设==…==k则有a=kb,c=kd,···,m=kn. 所以a+c+···+m=kb+kd+···kn+=k(b+d+···+n). 因为b+d+···+n≠0,所以(b+d+…+n≠0), =k , =. 我们把这条性质叫做比例的等比性质. 师生活动:学生分析题意,并写出证明过程,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相关的知识,查看学生的自学能力. 4.黄金分割 问题: 如图2所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