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课 金色的鱼钩 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金色的鱼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 老班长最终走出了草地 C. 鱼钩是用缝衣针制成的 D. 小战士们最终牺牲了 2. 文中“老班长整夜合不拢眼”的原因是( ) A. 寻找野菜 B. 照顾小战士 C. 钓鱼 D. 以上都不对 3. 下列句子中属于语言描写的是( ) A. 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 B.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C. 他的脸上露出了笑意。 D. 草地里的水刺骨寒冷。 4. 老班长“摸黑钓鱼”体现了他的( ) A. 机智 B. 勇敢 C. 责任感 D. 以上都是 5. 文中“金色的鱼钩”的象征意义是( ) A. 老班长的革命精神 B. 红军的胜利 C. 鱼钩的珍贵 D. 以上都不对 6. 下列对课文结尾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鱼钩被珍藏在博物馆 B. 老班长的精神永存 C. 小战士们完成了任务 D. 鱼钩失去了光泽 二、基础知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1)老班长用féng yī zhēn( )做成了鱼钩。 (2)我们的miàn bāo( )很快就吃完了。 (3)老班长的liǎn páng( )消瘦不堪。 (4)他pīn mìng( )寻找钓鱼的地方。 (5)草地里的yě cǎo( )长得很高。 (6)老班长fù huó( )了小战士的生命。 2. 选词填空 (1)老班长(衰弱/虚弱)得走不动路。 (2)我们(严肃/严峻)地执行老班长的命令。 (3)(尽管/无论)困难重重,老班长也不放弃。 (4)小战士们(喜出望外/欣喜若狂)地喝到了鱼汤。 (5)老班长(目不转睛/聚精会神)地盯着水面。 3. 解释词语 (1)疲惫不堪:_____ (2)无边无际:_____ (3)舍生忘死:_____ (4)聚精会神:_____ (5)忠于职守:_____ 4.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鱼汤被老班长端给了小战士。(改为“把”字句) _____ (2)仿写环境描写烘托心情:天空阴沉沉的,_____。 (3)小战士说:“老班长,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改为转述句) _____ (4)用“不但……而且……”造句,表现老班长的品质。 _____ 三、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28-30自然段,回答问题: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我们就这样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老班长猛一抬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1. 这部分主要描写了老班长的什么? 2. “饱满的情绪”与老班长的身体状况形成什么对比?作用是什么? 3. “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暗示了什么? 4. 从老班长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一:《七根火柴》 暴雨把草地浇成了烂泥塘,我(红军战士)的裤腿全裹着泥浆,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劲。突然听见前面有呻吟声,扒开草一看,是个伤员,怀里紧紧抱着一个油纸包,浑身都在发抖。 “同志,你怎么样?”我蹲下来问。他睁开眼,声音很弱:“火柴……七根火柴……交给部队……”油纸包被他攥得发潮,里面的火柴却干燥完好。我才发现,他的手被荆棘划得全是血,却死死护着纸包———为了不让火柴淋湿。 “我帮你带!你先歇着!”我要扶他,他却摇头:“不用了……告诉指导员,火柴……能生火,能做饭……别让同志们冻着饿着……”他的手松开时,油纸包落在我手里,轻,却又沉得像块石头。 后来,我把七根火柴交给了指导员。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我们用这火柴生起了火,火苗跳着,像那个伤员的眼睛。大家围着火取暖时,没人说话,但都知道,这火里有比温暖更重要的东西。 1. 文中“暴雨把草地浇成烂泥塘”“裤腿全裹着泥浆”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2. 伤员为什么“死死护着纸包”,即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