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解直角三角形 课题 解直角三角形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内容 课本P16-18 教学目标 1.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 2.经历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 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运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勾股定理及锐角三角函数求直角三角形的未知元素。 难点:从已知条件出发,正确选用适当的边角关系或三角函数解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直尺。 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α一般要满足50°≤α≤75°.如图,现有一个长6 m的梯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1 m)?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 m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α等于多少(精确到1°)?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 学生:解:(1)由题意,得6×sin75°≈5.8 m。 (2)由题意,得cos α==0.4,cos 0.4≈66°。可以安全使用。 教师:在图形的研究中,直角三角形是常见的三角形之一,因而人们经常会遇到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则往往需要确定直角三角形的边或角。 我们知道,直角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一共6个元素,那么除直角以外,当我们至少知道几个元素时,就可以求出其他的元素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 4 解直角三角形)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引出课题。 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引入对解直角三角形的探究. 2.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复习回顾】 教师:在Rt△ABC中,∠C=90°。a,b,c,∠A,∠B这些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谁来说说它们各角、各边以及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多媒体呈现) 学生:(1) 两锐角互余:∠A+∠B=90°; (2) 三边满足勾股定理:a2+b2=c2; (3) 边与角的关系: sin A=cos B= ;sin B=cos A= ;tan A= ;tan B= 。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多媒体呈现。 【探究1】 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5个元素中已知一个元素,能求出其他的元素吗? 如图Rt △ABC 中, ∠C= 90° 。 (1) ∠A=30°,你能求出其他剩下的元素吗? (2)如果一条边的长为3 cm,你又能求出其他元素吗?(多媒体呈现)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1)只可以求出∠B=60°;(2)不能求出其他元素。 教师:当我们只知道直角以外的1个元素时,无法全部求出剩余的4个元素。 【探究2】 如果5个元素中已知两个元素,能求出其他的元素吗? 在Rt△ABC中, (1)根据AC=,BC=,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2)根据∠A= 60°,斜边AB=30,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3)根据∠A=60°,∠B=30°, 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多媒体呈现)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学生黑板演示,教师引导讲解。 学生:(1)能。在Rt△ABC中,∵AB2=AC2+BC2,AC=,BC=,∴AB=。在Rt△ABC中,,∴∠A=60°,∠B=30°。 (2)能。在Rt△ABC中,∠C=90°,∠A=60°,∴∠B=30°。 ∵,AB=30,∴BC=ABsin A=。 ∵,AB=30,∴AC=ABsin B=。 (3)不能求出三角形的边长。 教师(概念引入):我们可以发现,在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几个元素,像这样的,由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的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例题讲解】 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b=,求这个三角形的其他元素.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解题,板书呈现,教师补充讲解。 解:在Rt△ABC中,∠C=90°,根据勾股定理,得a2+b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