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会用简单方法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掌握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基本操作 观察绿叶中含有的几种主要色素及其颜色 二、实验原理 提取原理:绿叶中的色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胡萝卜素、叶黄素)都溶于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不溶于水。用无水乙醇可以溶解并提取这些色素。 分离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 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一)材料 新鲜的绿色叶片(如菠菜叶、青菜叶,选择叶片较宽、颜色深绿的,实验前洗净沥干) (二)试剂 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层析液(分离色素,可用体积比为 3:1 的石油醚和丙酮混合液,或直接购买现成层析液) 二氧化硅(研磨时使叶片研磨更充分) 碳酸钙(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 (三)用具 研钵、漏斗、滤纸(普通滤纸和定性滤纸)、剪刀、玻璃棒、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培养皿、铅笔、直尺 四、实验步骤 (一)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取 5g 新鲜绿叶,剪去叶柄和较粗的叶脉,剪碎后放入研钵中。 向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约半药匙)和碳酸钙(约半药匙),再加入 10mL 无水乙醇。 轻轻研磨(避免用力过猛),直至叶片变成墨绿色的匀浆(约 2-3 分钟)。 用单层滤纸过滤研磨液,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用棉塞塞紧试管口(防止乙醇挥发),备用。 (二)制备滤纸条 取一张定性滤纸,剪成长约 10cm、宽约 1cm 的滤纸条。 在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目的:使色素在滤纸上扩散均匀,不发生偏移)。 在距离剪角一端 1cm 处,用铅笔轻轻画一条横线(注意:不能用钢笔,避免墨水干扰)。 (三)画滤液细线 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滤液,滴在滤纸条的铅笔线上。 待滤液干燥后,重复画 2-3 次(目的:增加滤液细线中的色素含量,使分离后的色素带更清晰)。 注意:滤液细线要细、直、均匀,避免歪斜或过粗。 (四)分离色素 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层析液(液面高度约 0.5cm,不能太高)。 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注意:滤液细线不能接触层析液,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无法分离)。 用培养皿盖盖住培养皿,防止层析液挥发。 观察滤纸条上的变化,待色素带清晰出现后(约 3-5 分钟),取出滤纸条,放在通风处晾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滤纸条上会出现 4 条不同颜色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 橙黄色:胡萝卜素(溶解度最高,扩散速度最快) 黄色:叶黄素 蓝绿色:叶绿素 a(含量最多,色素带最宽) 黄绿色:叶绿素 b(溶解度最低,扩散速度最慢) 结果分析: 绿叶中含有 4 种主要色素,说明植物色素具有多样性。 不同色素的溶解度差异是分离的关键,这与它们的化学结构有关。 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呈绿色,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呈黄色,在叶片中含量较少,通常被叶绿素的颜色掩盖。 六、注意事项 无水乙醇和层析液易挥发且易燃,实验时要远离火源,用完后及时盖紧瓶塞。 研磨叶片时,加入二氧化硅要适量,避免损伤研钵;加入碳酸钙可保护叶绿素,防止其在酸性条件下被破坏。 画滤液细线时,要等前一次的滤液干燥后再画下一次,否则会导致滤液细线过粗、色素带模糊。 分离色素时,必须保证滤液细线不接触层析液,否则实验会失败。 实验结束后,将用过的层析液倒入指定回收容器,不能随意丢弃。 七、实验拓展 尝试用不同的绿色植物叶片(如韭菜叶、松针、冬青叶)重复实验,比较色素带的差异。 探究叶片不同部位(如叶片边缘和中心)的色素种类是否相同。 思考:秋天树叶变黄、变红的原因与色素的变化有什么关系?(提示:秋天叶绿素分解,叶黄素、胡萝卜素或花青素的颜色显现出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