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 课 导 入 “一则笑话”———亚当与夏娃 在苏联国内曾经流传这样一则笑话:美术馆里有一幅描写亚当和夏娃的画。英国人:他们一定是英国人,男士有好吃的东西就和女士分享。法国人:他们一定是法国人,情侣裸体散步。苏联人:他们一定是苏联人,没有衣服穿,吃得很少 ,还以为自己生活在天堂。 思考:该笑话体现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苏联模式 经济: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 ③指令性计划经济; 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思想:实行个人崇拜。 成就: 仅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形成了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二战期间,为击溃纳粹德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战后,苏联相继爆炸了原子弹、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苏联模式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重工业畸形发展,轻工业、农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质量长期得不到改善。 斯大林:形成苏联模式 VS 问题: 到50年代,问题暴露了出来。虽然工业发展很快,从1913年到 1950年增加了12倍,但是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某些方面还有所降低。……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产量仅为432公斤,低于1913年的540公斤……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的发展又该何去何从? 1.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 名称 内容 影响 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 勃列日涅夫 (1964—1982)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 2.艰难曲折的社会改革 农业: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工业:“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经济: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 政治: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意识形态: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 改革虽然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改革没有超出原有的模式,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矛盾丛生。 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的情况下,贸然进行政治改革,引发思想混乱,民族分离运动随之兴起。 结合表格内容及以下相关材料,比较三者改革的异同点?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发动垦荒运动,广种玉米 勃列日涅夫时期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 戈尔巴乔夫造成思想意识混乱 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1971———1980年 10.25% 6.45% 4.95% 2.艰难曲折的社会改革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异 同 侧重点不一:“赫” 改革侧重农业,“勃”改革侧重重工业,“戈”侧重商品经济和所有制。前两者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后者未见成效。 改革程度不同:前两次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的体制,仅进行了修修补补;后者是根本性的变革,偏离了社会主义轨道而失败。 背景:都是为了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 内容:都在政治、农业、工业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结果:改革过程都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都失败了。 2.艰难曲折的社会改革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3.举世震惊的大国崩溃 1991年8月19日,政变失败 1991年12月21日,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1991年12月26日,正式解体 苏联国旗降落,俄罗斯国旗升起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苏联解体是20世纪发生的最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