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76255

第3课“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2569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3课,开元盛世,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课 题  第3课 开元盛世 课型 新课 课时 1 课标/教材分析 了解“开元盛世”,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农业兴水利、推新具,粮食丰。手工业技艺精,商业盛,长安东西市繁华,经济繁荣,成就盛世根基。长安布局严整,建筑宏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国人士汇聚,商业繁荣,尽显大唐昌盛开放。 学情(生)分析 学生此前学习了隋唐的建立与统一 、贞观之治等内容,对唐朝的兴起与初步发展有一定认知,知晓唐朝初期政治清明的重要性,这为理解开元盛世在唐朝发展脉络中的位置和繁荣局面奠定基础。像学生明白唐太宗任用贤才、轻徭薄赋推动社会发展,就能类比思考唐玄宗开创盛世的举措。但对于复杂历史事件因果关系梳理能力不足。如在理解“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难以把握各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如何层层递进、相互作用。对于唐朝经济繁荣背后农业、手工业、商业全方位发展的内在联系,也较难系统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利用比较对比,学生从中能得出结论,并认识杰出历史人物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 知道唐玄宗的治国措施,归纳唐朝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表现,并分析出现的原因。通过曲辕犁、简车等生产工具的发明与推广对农业发展、经济繁荣的推动作用,知道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认识到唐朝前期的历史是一个大体上持续、期间略有波折的发展过程,而非仅仅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一蹴而就的盛世局面,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比较和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措施,了解他们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理解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通过长安城东西两市的布局与分工,分析唐朝时期商业的发达及中外交往与交流的频繁。 4.通过唐朝时期的商业及长安的地位,认识唐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 “开元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 经济繁荣的原因。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材料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唐朝诗人杜甫的《忆昔》一诗,展现了一幅唐玄宗开元时期农业丰产丰收、公私仓廪充实、社会治安良好、百姓安居乐业的感世画卷。 设问:这样的盛世局面是怎样取得的 朗读诗歌,思考问题。 提出疑问,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讲授新课 一、盛世局面的出现 1.教师指导:唐玄宗李隆基,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武则天之孙。2.唐玄宗前期的举措 任务一:阅读教材,归纳唐玄宗统治前期采取了哪些措施 3.“开元盛世” 任务二:朗诵诗歌,阅读教材,说说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忆昔·二首其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教师指导:诗歌解读: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问题探究:根据表格内容思考,唐朝为何能一步步走向繁荣鼎盛的局面呢 答案提示: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重用人才,选贤任能。统治者的施政措施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经济的繁荣 1.展示材料:根据材料归纳唐朝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材料一:据统计,开元天宝年间全国的耕地达6.6亿亩,人均超过9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