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微生物的分布 第三章 第一节 人教版 生物(初中)(七年级上) 1.概述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和它们的共同特点,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尝试运用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说出细菌分布的特点。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微生物 定义 种类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病毒 细菌和真菌很小,如何观察到,如何判断它的存在呢? 根据它们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现象等 用显微镜放大,可以观察到它们的存在 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来观察它们的存在 观察菌落 1.什么是菌落? 2.如何大致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由一个或多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菌落 细菌菌落(左)和真菌菌落(右)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大小 形态 颜色 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小 大 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 白、黄、红等 白、红、褐、绿、黑、黄等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真菌菌落 判断下列菌落是细菌还是真菌菌落?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 哪种环境中更多一些? 如何知道手上是否有细菌和真菌? 1.配制培养基(例如,牛肉汁+琼脂) 2.高温灭菌 3.冷却 4.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 5.恒温培养。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步骤 培养皿 配制好的培养基 冷却 胶化 琼脂 牛肉汁 恒温箱 观察菌落 接种 高温灭菌 恒温培养 高温高压 灭菌锅 实验·探究: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请你和小组成员帮幼儿园的老师想个办法,让小朋友们知道手上就有细菌或真菌,饭前必须洗手。 各小组探究的侧重点可以不同,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也可以不一样。重点观察菌落的形成,并进行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时,应按照要求穿实验服、戴口罩。实验结束后,应将培养物等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1.提出问题 洗手前手上细菌的数量比洗手后多吗? 2.作出假设 洗手前手上细菌的数量比洗手后多。 3.制订并实施计划 (1)配制好培养基,并进行高温灭菌、冷却。 (2)将培养基依次标记“洗手前”“洗手后”和“空白对照”。 (3)用无菌棉棒擦拭未洗手的手心,轻轻涂抹在“洗手前”培养基上;洗手后,用无菌棉棒擦拭同一只手的相同位置,涂抹在“洗手后”培养基上;“空白对照”不做任何处理。 (4)将三个培养皿同时放置在恒温箱中培养,每天观察并记录。 实验结果:洗手前培养皿中的细菌数量 ,洗手后培养皿中的数量_____,对照组培养皿中 细菌。 洗手前 洗手后 较多 较少 没有 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4.得出结论 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比洗手后的数量多 (1)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 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高温灭菌,杀死其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才能保证实验中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来自取样地。 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是防止带入杂菌。 讨论 (3)教材P101的第3条提示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 教室 操场 食堂 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 土壤 池水 口腔 无菌棉棒蘸取,涂抹 接种 (4)根据各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① 水 ② 营养物质 ③ 适宜的温度 ④ 一定的生存空间 基本条件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广泛分布 空气、土壤和水中 生物的身体上 极端环境:如寒冷的极地、滚烫的热泉等 在深海中、火山口附近也生活着大量细菌 微生物的分布 观察菌落 菌落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探究: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分布:广泛分布于生物圈中 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基本条件 水 适宜的温度 有机物 课堂小结 1.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