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1、物质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 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地带。它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文物、建筑群和各类遗址。 一、文化遗产的定义 1、物质文化遗产 (2)自然遗产: 指大自然中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学生物学形态、濒危动植物物种栖息地及具有科学、美学和保护价值的地区。它的主要存在形式为自然面貌、濒危物种生态区和自然地带。 梵净山———自然遗产 九寨沟———自然遗产 (3)双重遗产: 既具有突出文化价值又具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景观。 1、物质文化遗产 泰山 黄山 峨眉山 武夷山 2、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众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二、为何要保护文化遗产 材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就提出应将文化多样性视为“发展的因素”之一,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它不仅是人类以往文明的见证和产物,也是促进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视为“文化创作的源泉”。因此,促进人类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而且保护文化遗产是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李玉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进路思考》 1、重要性 二、为何要保护文化遗产 1、重要性 (1)历史价值: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 (2)世界价值: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有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3)学术价值: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 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2、必要性 材料一: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同时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考虑到……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考虑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 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现状是不断遭到破坏(自然灾害,战争,工业化与城市化、人为破坏等)。 二、为何要保护文化遗产 材料二: 酸雨侵蚀下的乐山大佛 地震后的尼泊尔故宫 圆明园遗址 作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克孜尔千佛洞,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但现在石窟墙壁上有多个深深的“大手印”(如图)。这些手印并非古人留下的印记,而是不文明游客偷偷用手触摸墙壁、石柱,天长日久而形成的“杰作”。长城上刻字也屡见不鲜。 2、必要性 二、为何要保护文化遗产 3、文物修复、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遵循的原则 材料二:主持人介绍到,法国早在1913年就制定了非常严格、明确的古建筑保护法,例如规定古建筑及其方圆五百米内的景物未经政府允许不得变动。 材料三:“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当时著名国学家陈寅恪曾这样感慨。“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敦煌藏经洞的藏品,大约有1.37万件在大英博物馆里,是全世界敦煌经卷的三分之一。但因为语言、文化等差异,这些经卷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 完整性 世界性 材料一:四川安岳县峰门寺的一尊摩崖造像,被以红黄蓝绿颜色重绘的“浓墨重彩“,瞬间让网友们觉得“眼怀慈悲,神态安静”的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