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帝国主义是法西斯国家发动世界大战的根源) 意大利墨索里尼“鼓吹战争” 日本岗村宁次“征服世界” 德国希特勒“种族优劣论”、个人独裁论和生存空间论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帝国主义是法西斯国家发动世界大战的根源) 极端民族主义;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实质) (1)法西斯主义特点: (2)兴起原因: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矛盾重重;②一战带来的破坏引发极端民族主义;③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④经济危机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重创资本主义世界,激化了社会矛盾,国际关系恶化; 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围绕争夺市场展开激烈的斗争,大大激化了相互之间的矛盾。经济实力雄厚、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广大的美、英等国,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起来美元集团、英镑集团等排他性的经济集团。德国受到危机打击最为沉重,然而没有殖民地;日本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殖民地较少,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摘自岳麓版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摘自李巨廉 ①亚洲: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②欧洲:1933年,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③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轴心国集团形成。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3.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及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主要原因) 4.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侵略气焰 ①英法自身实力的衰落。(经济、军事)②经济危机、政治动荡③对社会主义的仇视(“祸水东引)④无视小国利益。⑤希特勒的欺骗。 ⑥法国政局分裂动荡,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导致政府很难形成长期的对德政策。⑦英国实施“大陆均势”政策,扶德抑法。 同 异 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在1938年9月举行的慕尼黑会议上,欧洲的政治家们出台了迁就姑息的“绥靖政策”。英国和法国政府在对希特勒的要求做出让步或者说纵容希特勒的时候,两国政府得到一个承诺,即希特勒会停止进一步的扩大德国领土的要求。然而希特勒拒绝接受慕尼黑协定的束缚。第二年,德国军队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部分领土。当希特勒对波兰发出战争威胁时,绥靖政策的失败显而易见。 ———齐世荣等主编《世界史》 (1)含义:英法为保存自己既得利益,采取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 (2)顶峰:1938年,英法通过《慕尼黑协定》(慕尼黑阴谋),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进一步鼓励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3)实质:纵容侵略,牺牲弱小国家,以德反苏,维护自身利益。 (4)影响: 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英法首先遭到德国的攻击及法国的沦亡是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 绥靖政策 各国态度 ———苏美中立主义 1939.8.2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5.8.31美国通过《中立法案》 亚太战场 欧洲战场 非洲战场 局部阶段 全面爆发 全球阶段 战争转折 战争结束 1931 九一八事变 1937 七七事变 序幕 标志 1938 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1935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