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高三历史开学第一课 ———以史为鉴,筑梦未来 画面中展示的是历史与未来的交织点,对我们而言需要思考的是历史文化的当代价值。 contents 目录 第四部分·使命召唤 第一部分·高考脉搏 第二部分·以史为鉴 第三部分·攻坚指南 01 02 03 04 第一部分·高考脉搏 Part 01 近年高考题选例 1.(2024·全国甲卷)明弘治年间(1488—1505),进士邝璠编撰《便民图纂》,内容强调“以衣食生人为本”,涉及生产、生活、医疗等,同时将所引图幅中一些艰涩的诗歌改写成通俗易懂的民歌。明中后期,此类日用之书十分流行。这反映出当时( ) A.朝廷强化社会控制 B.士大夫生活平民化 C.知识受众范围扩大 D.四民社会结构打破 高考历史古今对比题型占比(2022-2024) 高考真题中的时代脉搏 C 年份 全国卷占比 新高考卷占比 典型题目示例(古今关联方向) 2022 23.4% 26.1% 全国乙卷·宋代市舶司与当代自贸区政策 2023 27.9% 30.8% 新课标卷·张骞通西域与中亚峰会外交 2024 31.2% 34.5% 全国甲卷·明代《农政全书》与粮食安全战略 三年间全国卷占比提升 7.8个百分点,新高考卷提升 8.4个百分点.2024年每10道题中约3道涉及古今对照(如北京卷「长城功能演变」题) 学科素养三维度 维度 选择题特征 材料题特征 小论文考察点 历史理解 时空判断 (占68%) 史料分类 (占72%) 史实准确性(15分) 历史分析 因果推理 (占55%) 观点比较 (占63%) 逻辑严密性(20分) 历史运用 现实启示 (占32%) 对策建议 (占41%) 创新性(10分) 第二部分·以史为鉴 Part 02 主题一:张骞通西域需要哪些核心素养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问题: 1、如果张骞没有【历史解释 】能力,能否准确向汉武帝汇报西域价值? 2、用【唯物史观 】分析:个人意志与时代需求如何共同促成张骞成功? 主题二:林徽因古建保护启示录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问题: 1、林徽因团队体现的【 史料实证 】与今天无人机测绘有何本质联系? 2、从【 历史运用 】角度,当代青年如何借鉴她的【破圈思维】? 教师金句 “你们正在书写的,不仅是个人奋斗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的一页———就像1938年西南联大师生在炮火中守护文明火种” 2024年1月15日《关于强基计划学科建设优化的通知》 特色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 开设《历史文本挖掘》必修课 共建“殷墟甲骨文大数据联合实验室” 清华大学 开发“清华简”智能处理系统教学模块 与计算机系联合颁发“数字人文微学位” 南京大学 建立“六朝建康城数字孪生”实践基地 要求必修《Python历史分析基础》 第三部分·攻坚指南 Part 03 高三学习生活特点 高三生活 高强度的学习节奏: 从清晨6:30到深夜22:30,教室、宿舍、食堂三位一体;周末补课成为常态 高密度模考训练: 有周练、月考和模考。考试密度大,考试要求高 三轮复习提升跨度大: 9月-12月的基础知识梳理、2月-3月的专题突破、4月-5月的模拟冲刺三阶段计划 多重压力交织:升学压力 : 环境压力 (学校加强纪律管理,家长及教师的期待形成无形约束)等加剧学生焦虑 高考备战策略 一、战略准备阶段(一轮复习:9月-次年1月) 瑞金出发点(9月初) 任务:通览教材搭建框架 目标:掌握中外通史时间轴 湘江战役(10月中) 任务:突破政治制度史难点 重点:中外选官/中央集权制度对比 遵义会议(12月底) 任务:诊断性测试与学法调整 关键:确立唯物史观解题思维 二、战略相持阶段(二轮复习:2月-4月中) 四渡赤水(2月-3月) 任务:专题突破(经济/文化史) 特色:用地图掌握丝绸之路等专题 飞夺泸定桥(3月底) 任务:攻克开放性试题 训练:材料题观点提炼技巧 三、战略反攻阶段(三轮复习:4月下-5月) 腊子口战役 ... ...